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1920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他篇论述中国画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主张,提倡写实,反对抄袭,并提出“改之方法:学习、物质(绘画工具)、破除派别。”1929年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确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塞尚、H.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又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1932年著《画范·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得宜,②比例准确,③黑白分明,④动作或姿态天然,⑤轻重和谐,⑥性格毕现,⑦传神阿堵。并指出:“苟有以艺立身之士,吾唯以诚意请彼追寻造化,人固不足师也。”
1942年发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论及艺术的美与艺术家的修养:“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
1947年先后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申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艺术必亡。”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 《1951年作 九州无事乐耕耘 镜心》
徐悲鸿 《1951年作 九州无事乐耕耘 镜心》字画拍卖价格
此幅作品还见证了徐悲鸿和郭沫若之间的友谊。据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回忆,徐悲鸿与郭沫若相识于1925年,当时徐悲鸿携油画数十幅参加田汉在上海举行的“消寒会”展览,而与郭沫若相识于会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展后徐悲鸿仍回巴黎继续未完的学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和徐悲鸿均迁居重庆,时相往来。
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 立轴》
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 立轴》字画拍卖价格
人物是《巴人汲水图》图的主体,整个画面物像的神韵,主题思想上寓意深刻,意义深远。技法上,用西洋的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能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就在挑夫身上适当加强了筋肉体积感,人体的健劲有力,表现出劳作的繁重,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构思、创意、技法等方面都充满了新意。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画传神之说。此画画毕,画家略加思忖,信手题加七言律诗一首:“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徐悲鸿先生对此画的满意还表现在把自我也融入了画意之中,画到站立在让路石上穿长袍青年的头部时,竟然绘上了自画像。题诗后,落款写:“二十七年晚秋,随中央大学入蜀即写沙坪坝所见。”画家把个人、民族、时代、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把自己融于民众之中,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这种隽永深长的画外之意,令人怡情,发人遐思。
徐悲鸿 《 1927年作 裸女(蒋碧薇像) 布面 油画》
徐悲鸿 《 1927年作 裸女(蒋碧薇像) 布面 油画》字画拍卖价格
徐悲鸿先生为艺术事业作出贡献,他擅长素描、中国画和油画,他的油画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人物形象,虚和妙丽的明暗渲染,栩栩如生。徐悲鸿富有创造性的画作和他的艺术对近现代中国画坛影响。本次拍品“裸女” 徐悲鸿1927年为夫人蒋碧薇画的油画,另一幅油画1953年“心愿”乃中国名人之妹。这两幅油画在艺术上和历史上都是重量级的。
徐悲鸿 《1936年作 秋风立马图 立轴》
徐悲鸿 《1936年作 秋风立马图 立轴》字画拍卖价格
徐悲鸿在《徐悲鸿覆问学者的信》中强调:“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他早年在欧洲学习的科学求实精神上,严谨地掌握了马的动态、结构、习性,经过千锤百炼,成功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和谐一致的问题,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以表现他的审美理想,寄托他的爱国情怀。
本幅作品乃1936年夏天徐悲鸿画与弟子徐晓明之作。徐晓明,别名徐飞白。1911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城关镇,曾为民革成员。从小酷爱文学,1929年至1935年曾经先后就读武昌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和北平民国学院学习中文。毕业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36年奔赴广西南宁市,参加李宗仁、白崇禧组建的第四集团军政治部,在政训处任上尉组训科科长,负责为编写抗日救国手册等资料,向广大士兵宣传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在军阀之间的“两广事变”结束后,复员安排在桂林高中任教,其后于1938年被任命为广西省府咨议,先后派往省教育厅编审室、新闻播音室工作。
此画美在马的动势。牠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鬃毛在风中飞扬,四腿站姿优美。作者了马的肩部、胸部、颈部大块肌肉的形状,凸现马的英俊、雄健形象。画家简单的线条将柔韧的踝关节和坚硬的蹄子等体面转折关系惟肖惟妙地刻划出来,达到尽微致广的境界。画面中,徐悲鸿不仅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情性,而且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使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标志著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高成就。
1.71亿成交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钤印:徐、悲鸿、东海王孙、生于忧患款识: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廿七年晚秋,随中央大学入蜀,即写沙坪埧所见。悲鸿。题签:(晏济元题)徐悲鸿巴人汲水图真迹。平元署。钤印:济沅私印
《巴人汲水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先生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巴人汲水图》的创作成功,在当时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作品1938年展出时,即被誉为“五来之作”。据廖静文先生回忆“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看过画展后,亦为作品所感染,提出购买此件作品,由于悲鸿当时生活也非常拮据,于是才同意为他重新绘制了眼前这幅《巴人汲水图》”。
徐悲鸿字画作品拍卖价格
1.05亿成交 徐悲鸿<春山十骏图>
2012隆荣拍卖成交作品。
款识:琴 先生绘教 悲鸿 甲申钤印:徐(朱文) 东海王孙(白文) 碧微过眼(朱文 )尊德性好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明道中庸(朱文)
徐悲鸿平生酷爱金石篆刻,简琴斋则是当时金石篆刻界的人物之一。简年长徐8岁,徐以师友视之,二人谊情甚深,抗战前即为至交。徐悲鸿每到香港,必要到琴斋书画社会友,与简琴斋、赵少昂、杨善深、郑子展等人交流篆刻绘画心得。1938年一次聚会上,简琴斋以自藏的一幅张大千“黄山龙潭图”换徐悲鸿所藏张大千“黄山图”,二人各在画上作长跋以志友情,当时张大千也在场,成为画坛佳话。1944年简经伦以徐悲鸿1931年所刻“尊德性……”十八字抒怀印为本,特制一方同样文字的印郑重相赠,悲鸿先生十分珍爱,精心为简琴斋绘制此巨幅长卷,并在卷尾钤琴斋所赠之印以为志谢。全卷处处精审,笔笔传神,堪为徐氏骏马图中之。简琴斋奉若至宝,每与三五知己展卷共赏。期间,简之好友,曾在国民党军界任高官的许江先生,对此画尤为推重,数次请以重金易之。琴斋不忍拂好友之面,遂割爱转让于许。
徐悲鸿字画作品拍卖价格
1.02亿成交 徐悲鸿<九方皋>
2012年宝龙拍卖成交作品。
签名:悲鸿 辛未画背:徐悲鸿画九方皋草图
发表记载:▲南宁《民国日报》“铜锣”副刊发表“《徐悲鸿先生画展》专刊”。刊载了对《九方皋》等多幅油画作品的赞扬文字多篇,1935年11月13日。▲《九方皋》画作早发表于1934年《美术生活》第七期(当时未注明国画油画)。根据徐伯阳(徐悲鸿之子)的记载,徐悲鸿先生以《九方皋》为题材画前后十九次之多,其中就有油画《九方皋》。而此油画作品也是至今为止发现有出版记录的存世《九方皋》油画。▲“作品《九方皋》表现了对旧时代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和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徐先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反对黑暗专制,是我国早期油画的之作,为我国油画历史跨出了可贵的一步,它是我国本世纪三十年代人物画创作十分衰微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油画西欧大规模传到中国,在中国生根以后所结出的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