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清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
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清宣统三年铸。当时清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长须龙是其中之一。新币刚试铸成功,正逢武昌起义,于是大部分新版银币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样币。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须特长而得名,属于试样性质,因图案、存世而受人重视价值也是让人匪夷所思!自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起首铸广东七钱二分至宣统三年(1911年)所铸大清银币壹圆,短短20年间,从中央到地方,因为利益纠葛、两圆之争而带来的币制之乱,堪称之。
宣统二年(1910)四月,清政公布的“币制则例”,由于沿袭光绪风格的“宣统年造”宣统二年“水龙”系列,这套由维也纳造币厂雕模的方案,虽然雕刻精美,但由于图案、辅币部分二角五分存在币值换算等问题,终未能获得清廷认可。就是在此时,天津造币总厂奉命预备铸行国币,该厂聘请意大利籍雕刻师路易奇·乔治(Luigi Giorgi)担任总雕刻师,进行宣统三年版大清银币的雕模铸造等筹备工作,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大清宣三系列,并终主导了清朝统一国币的诞生。大清宣三系列有大清银币曲须龙、大清银币长须龙、大清银币短须龙、大清银币大尾龙,此系列币,体制完备,制作精美,实属中国货币史上之。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版别多式,设计新颖,制作精良,在不同的版式中,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大尾龙版本比较。而此枚钱币为曲须龙版本的大清银币。大清银币曲须龙是大清银币中的一种。大清银币铸于宣统三年(1911),户部造币总厂制造。该厂设于天津,生产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有多种式样,其中进入流通领域的大清银币只有大清银币曲须龙一种。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开始制造宣统元宝银元,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
清光绪末年,清政为整治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便致力于币制的整顿与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制订《整顿圜法酌定章程》,裁并各省造币厂,设立天津造币总厂,统一铸币,收铸币权归中央。宣统二年(1910)四月,继而颁布《币制则例》,除明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外,还详细制定了铸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则例》规定,正式铸造定为国币的整系列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长须龙”银币即为其中成员之一。此系列币,体制完备,制作精美,实属中国货币史上之。然而,其面世之际,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因而短时间便随同其制定者被推翻而告废止。各等铸币,除普通“曲须龙”一元银币及十文铜元在民国初年被应需而大量铸造外,余皆所出无多。
清末币制紊乱,各省所造银元的图纹、成色并不一致,市场流通极为困难。在宣统二年颁布了币制政策,次年新铸“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版壹圆银样清政虽然了解币制未定所造成的混乱,但改革的步伐依旧蹒跚。先前根据《币制则例》制作的“宣统年造”系列银铜币并未发行,而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了“宣统三年”样币多种。宣三系列正面雷同背面蟠龙有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及曲须龙等五种形式,核定曲须龙交付生产后随即爆发武昌起义,成为清代由中央发行的国币。这种同时进行多款版本以供选择的情形在外国司空见惯,中国机制币史上则是。负此重任的造币总厂于宣统二年(1910)礼聘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乔奇(Luigi Giorgi)担任总雕刻师,推测是他引进此欧美常见的比稿方式,惟短时间内制作五种形态的蟠龙与多款花饰似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仔细观察曲须龙、大尾龙及反龙,三者皆具有西洋雕刻注重立体的美感及线条的流畅,加上曲须龙有Giorgi签字版来判断,者皆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