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瓷器
人常说,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实这些都算不牛,牛的是柴窑,是柴窑排在前面,在曹昭的《格古要论》里,,叫“柴 汝 官 哥 定”。柴窑是五代柴荣(中国后周皇帝)命人烧制的瓷器,成品“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
还有记载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更有甚者,将其形容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但这些,都是“传说中的”柴窑,因为柴窑究竟长什么样,谁都不敢说见过。没有可以确定的传世器甚至碎片,也没有可以确定的窑址,一件可以确认的实物都没有。几种的扑朔迷离的名窑瓷器,如法门寺出土前的秘色瓷,窑址发现前的汝窑,尚未找到窑址的哥窑,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其传说出现的同时间段,就已经有文字记载留下。四大特征各自的特点,从柴城遗址二年多来捡到的瓷片来看,可以说风格、颜色多种多样,包括青釉、白色、黑色、**、酱色、芝麻酱色、花釉、绞釉、白底黑花、白覆轮等。青釉又有深浅不等几种,又有一种不上釉者,是一种黄土色。可见历史上一些资料记载只一种两种颜色是偏面的。古人概括的四大特点是对柴窑中的、美品、佳品集中的描述,同时具备者少之又少,多数还是大众化用品,或具一种特征,或几种,甚至一种没有,有集四种特点于一身的,在瓷器生产技艺没有达到高峰时是很难的,也是很可贵的。所谓青如天,大概是指具备青釉的特征,且古人对青色的歧义很多,而不是固定的指某一种颜色,如秘色、天青、月白、深蓝等,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对青花瓷的称谓实际上是蓝色。所谓明如镜,须知,古代镜为铜质,并无现在的玻璃质镜,无外乎是说明瓷器表面光滑、光亮、平整,甚至可以映见人影,不论什么颜色,只要具备以上特点即可谓明如镜,但从发现的瓷片看,有一种里青外黑、口铜的具备这种特点,而且有"足土口铜"的特点,足土指圈足不上釉,呈现黄土色,口铜是指口部颜色类古铜色。薄如纸,不是指釉薄,而是指瓷器胎薄,从发现的瓷片看多是碗的瓷片,用黄胶泥制的瓷胎可以很薄,但不坚固而且容易碎,其他厚的,灰白胎有很多不是黄胶泥土,要么是从其他窑口运来的成品,要么是胎土、胎坯、釉料包括技术,有来自上游100多里的鲁山、宝丰、汝州、郏县等窑口,这点有待于化验结果和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所谓声如罄是指瓷器受打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实物证明只要瓷器较薄又完整的均能发音悠扬悦耳,从发现的柴窑器看,完整的发音如磬,但不如宋元及近代瓷器悦耳动听。
征集范围:1、字画(张大千、齐白石以及明清大家等)
2、瓷器(钧窑、定窑、汝窑等)
3、钱币(历代古钱币等)
4、玉器(和田玉、高古玉、玉猪龙等)
5、杂项(佛像、藏传用品、陨石、奇石等)
四川雅汇香江拍卖有限公司现向广大藏友征集古董古玩儿艺术藏品,提供免费鉴定服务和交易平台,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8号,茂业中心B座11楼1101号
联系人:陈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