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就是由于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乾隆通宝,就是由于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
乾隆通宝版别:
乾隆通宝铜钱,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
乾隆通宝部分拍卖记录:
清 “乾隆通宝”背龙凤花----18.00-18.00万----24.15万----2014-5-24
清 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15.00-20.00万----23.65万----2010-11-15
清“乾隆通宝”背“天下太---20.00-30.00万----23.52万----2013-12-12
清“乾隆通宝”背“万年天---20.00-25.00万----23.00万----2014-6-14
清代“乾隆通宝”大样母钱---20.00-25.00万----23.00万----2010-5-8
清代“乾隆通宝”母钱一枚---16.00-17.00万----21.85万----2010-5-8
清代“乾隆通宝”大样母钱---2.00-5.00万------21.85万----2010-5-8
清 “乾隆通宝”背“天下----12.00-20.00万----21.85万----2013-11-23
乾隆通宝大样母钱-----------6.50-8.00万------21.28万----2013-12-4
乾隆通宝特征
在清朝宫钱中,有一类年号背天下太平钱。自乾隆以降,各帝年号皆有发现。天下太平钱很早就见于著录。如清代钱币学家鲍康所著的《大钱图录》就有收录,并考证“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生时,则更易新建元铸者。”意思是故宫奉先殿里的包袱上都坠着这种钱,每到先皇驾崩,新帝即位则改铸新的年号天下太平钱以顶替旧物。
从存世的清朝天下太平钱来看,版式多样,工艺不齐,质量悬殊,但真正符合宫钱标准的却不多见,绝大部分是地方官铸或民间翻铸、仿铸。由于宫钱为所用,铜质至少达到六炼以上,颜色金黄,抚之细润;式样必合规制,大小、文字必经严格审核;铸造不惜工本,与铸造粗率者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