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乃宋徽宗因不满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引入汝瓷及开封东窑等窑口窑系的制作精华,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之瓷,其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个由朝廷资投建的“国有”窑口,也是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南宋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对北宋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当时北宋的京师是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因宋代汴京官窑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关于北宋官窑,留待我们探讨的方面还有很多。
可以肯定的是,北宋官窑窑口乃朝廷举国家之力投资的“国有”企业,其生产关系为:“朝廷置窑、内府制样、民匠造器、兵士供役”,所烧产品唯供朝廷使用,不在市场流通,罕珍和稀有,常人难以见到,一如清代学者陈浏在其《陶雅》一书中所言:“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
后世广意上官窑意指由中国历代营建,为其烧造瓷器的窑场,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用。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窑之外,亦有辽代官窑、明代官窑等。官窑产品符合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