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成都观澜文化免费鉴定宣统元宝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成都观澜文化免费鉴定宣统元宝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币面中央是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通称“龙洋”。曾委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章程,规定它的轻重大小及配合成色。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96%--97%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96%--96%.7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96%--96.4%足银。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
此后,各省群起设厂自铸。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后,舆论对自铸银元特别支持,康有为等纷纷上书称颂广东、湖北铸币的成效,痛陈洋钱侵蚀之害,认为自铸可以消除银两解库出入之弊,调剂钱之不足,可收利权,裕国利民。有些官员还认为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救急良策。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899年已有十多个省区设厂鼓铸银元。
各省各自为政,管理混乱,银元原来的优点被削弱,形式、重量、成色各省不同,有的差距较大,导致各种银元的市价涨落不定。各省银元都标上了本省省名,因品质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畅。各省滥铸,数量过剩。
清廷企图把银元铸造权收归中央,占铸币盈利。光绪二十五年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其余全部裁撤。但这个措施立即遭到地方势力反对。于是清廷又准许增加北洋、南洋和吉林三局。1905年又设铸造银钱总厂于天津,铸造金银铜三品货币。只留北洋、南洋、广东、湖北四局作为分厂。

成都市观澜文化宣传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成都观澜文化免费鉴定宣统元宝”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观澜文化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古币/纸币>历代古钱>成都观澜文化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