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5.1亿港元&贵赵无极诞生!香港苏富比秋拍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易手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拍“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在香港会议中心举槌。当晚,赵无极平生尺幅宏大的油画《1985年6月至10月》以咨询价形式上拍,以3亿港元起拍,4.5亿港元落槌, 加佣金终以510,371,000港币成交,刷新其作品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亚洲油画世界拍卖纪录、香港拍卖史上高成交画作。

  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 油画画布(三联屏) 280 x 1000 cm 1985年作

  相关阅读:【2018秋拍】苏富比上拍3.5亿的赵无极 每一笔都有一个好故事

贝聿铭与赵无极,1976年

  此次晚拍,苏富比推出赵无极平生尺幅宏大的油画《1985年6月至10月》,此乃艺术家应建筑大师贝聿铭之邀请,为新加坡莱佛士城特别创作之超巨型三联屏,堪称,尽显盛年思想精髓与创作魄力,赵无极毕生创作的巨幅三联屏不过二十幅,极为难得。

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展出于新加坡莱佛士城

图片鸣谢:赵无极基金会

  《1985年6月至10月》诞生契机源自国际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之邀请。赵无极与贝聿铭同样出身民国时期大家族,父亲俱为大银行家(赵无极父亲赵汉生职至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行常务董事,贝聿铭父亲贝祖贻乃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创办人之一),两位国际华人大师1952年于巴黎皮耶勒布画廊一见如故,自此展开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珍贵友谊,期间,两人以不同的形式共合作过三次。其中两次在国内,分别是1979年,赵无极为贝聿铭的作品香山饭店作两幅水墨画,以及2006年,赵无极向新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捐赠六张版画作品。还有一次在1985年的新加坡,赵无极为贝聿铭设计的来莱佛士城作三联画,便是此件《1985年6月至10月》。1980年,贝聿铭接获新加坡莱佛士城的重要工程,随著计划渐告完工,贝氏邀请赵无极亲临视察,并希望他在主楼大堂的墙壁上创作壁画,并与另外两位西方大师凯利(Ellsworth Kelly)及诺兰(Kenneth Nolan)的杰作一同展出。

《1985年6月至10月》局部

  巨幅三联屏在赵无极毕生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从1966年到2006年,艺术家在整整四十年间创作了二十幅三联巨作,其中8幅诞生于2000年之后,这,20幅巨作当中,三幅已被博物馆典藏,七幅由赵无极基金会保管,仅得十幅流传于私人手上。由于赵无极的三联巨作横跨 “狂草 ”与 “无境 ”两个风格时期,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不同风格时期的变化,同时亦能发现他贯彻始终的艺术追求。三联屏的展现形式,并不止于创作空间的扩大,更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三联屏亦给予东、西方艺术一个深度融合的良机:从西方传统而言,三联屏的创作,自文艺复兴以来即与宗教绘画密切相关,若仔细研究本作每联的尺幅,正好呼应文艺复兴以来宗教题材的三联屏比例;亚洲传统绘画之中,巨幅作品多是联屏风或多条屏的形式呈现,在艺术效果上同样讲求恢宏气势。

  《1985年6月至10月》代表着赵无极 “无境时期 ”的经典特征,诚如赵无极基金会总监扬.亨德根为苏富比亚洲四十周年晚拍撰文时指出: “在1980年初期,因为搬迁到新的工作室,以及接受了不少大型公共委托,并凭借着一股欲向外发表旷世旷作的热切心情,让赵无极能够随心所欲地自由创作大尺幅的多联屏。这些巨幅作品,也传达了一个赵无极在创作上的关键转折—他开始重新发现中国。 ”然而,这种改变不止是视觉上的,更是源自深层的艺术哲学与人生感悟的改变: “狂草时期 ”的赵无极,事业爱情顺遂,身心丰盈具足,在自述创作过程的时候,亦是以 “与画面搏斗 ”的勃勃雄心,显示一种对立的思考关系。随着1972年艺术家爱妻美琴离世,这种贯彻的力量亦戛然而止:深情鹣鲽,敌不过命运逆折,许多人到这里也许就消沉了,再也无法恢复,然而赵无极并没有;经过深刻的休整,艺术家自七〇年代开始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开放式构图,这种构图范式,不再将力量凝结于画面中心,而是大胆地扩散、放空,将结构巩固于四周,而给予中央位置更多空间,反映艺术家此时的心境豁然开朗,不再执着于 “唯我 ”之心,呈现一派释放自由的 “无我 ”心灵,此一根本观念之转变,奠定了 “无境时期 ”之基础。



  从哲学角度而言,西方绘画传统的 “单点透视 ”,源自于西方文明以 “我 ”为中心的观察与思考方法,而中国绘画传统的 “散点透视 ”,则源自道家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逍遥齐物;西方传统认为 “人 ”是按照 “神 ”的形象创造出来,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 “神 ”的理解,则是道可道非常道的 “自然 ”。因此, “无境时期 ”的深刻价值,正在于呈现东方哲学里的 “自然之神 ”-生命的来去逝者如斯,无尽的循环才是宇宙恒律;一旦豁然开通,花开花落不过生命形式之转变,在的宇宙本质里,你我本而为一,从来未尝稍离,而《1985年6月至10月》即是演译此番思想的宏大的一篇抽象史诗。

  蓝色是赵无极各个时期都喜爱运用的色彩,艺术家曾经坦言,他对蓝色的认识,源于刚到法国之时,在博物馆看到文艺复兴早期大师乔托的圣母圣子像,圣母身披的蓝色罩袍寓意神圣、崇高与洁净,在西方艺术史上殊为经典。在《1985年6月至10月》,紫翡般的蓝色在浓淡干湿的变化中营造了虚与实、空与满,结合轻盈回荡于各处的细腻辅色,遂成本幅性灵的画面。若从东、西两方面的源头追溯,赵无极于1981年在台北重遇了阔别多年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大千晚年的泼彩山水灵感源自六〇年代的西方抽象绘画,经过不懈的融和调合,终于成就别开生面的国画新貌,对艺术家或产生启发,让他回归传统,引入中国绘画的创作技法与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印象派的色彩哲学,亦在此时提供了灵感,其浪漫绮丽的紫调,本来自十九世纪中叶伴随光学发展的艺术实践,及至晚年莫奈笔下,已成他朦胧视界里的荷塘诗影,当中微妙的心路调适,亦或引起赵无极的共鸣,他稍后于1991年创作了另一幅三联屏《向克劳德.莫奈致敬91年2月至6月》。

  而在着手创作之前,还有一段插曲。赵无极于1985年5月曾应邀回到了母校浙江美院(原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由全国各地美术馆馆长、美术学院老师中挑选27位“特教班”学生,成为赵无极的门生。藏品熟手可添加()虽是讲学,但其中间杂的与中国本土画家的切磋交流,也使赵无极从中汲取养分,间接受到影响。讲学后赵无极回到法国专注创作,用时5个月完成了《1985年6月至10月》。该作于1986年莱佛士城开幕时正式登场,此后一直公开展出,直至2005年莱佛士城大规模翻修重建时流入市场。

2005年,《1985年6月至10月》在香港佳士得预展现场

  2005年5月,《1985年6月至10月》以估价1600-2000万港元登上香港佳士得,《1985年6月至10月》却并未引起激烈竞价,仅以低估价的1600万港元落锤,加佣金1804万港元由台湾重要藏家张秋墩竞得,刷新了赵无极和华人油画的拍卖纪录。张秋墩是从2003年开始在港、台拍场中崛起的“封面”级藏家,同时亦是赵无极作品在台湾的重要收藏者。除《1985年6月至10月》外,他的收藏大手笔还包括2014年在台北罗芙奥以2亿4千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5055万元)拍下赵无极1954年作品《争荣竞秀》,迄今仍是台湾拍卖的高纪录。

  赵无极在拍场有多火,看看这两张表格就知道:

2018上半年赵无极作品二次成交价格对比图.
2018上半年赵无极作品二次成交价格对比图

  赵无极创作的其他三联或四联油画

赵无极《01.04.76——向安得烈·马尔罗致敬(三联画)》油彩 画布 200 × 524cm 1976年作
赵无极《24.11.80(三联画)》 200 x 525cm 油彩画布 1980
赵无极《15.01.82(三联作)》 油画画布 195×390cm 1982年作 2013年香港苏富比成交价:8524万港元
赵无极《致敬克劳德·莫奈》油彩画布 194x483cm 1991年 台湾私人收藏
赵无极《12.89-02.90(四联屏)》油彩画布 162x400cm 1989-1990年
赵无极《向亨利·米修致敬(Homage to Henri Michaux)》 200 x 750 cm 2000年

安徽古钰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5.1亿港元&贵赵无极诞生!香港苏富比秋拍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易手”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书画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国画/书法>近代国画>5.1亿港元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