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的早期人生经历,简直一言难尽罄竹难书,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做总结,那就是“被老天从头到尾由外到内折磨了无数遍”。然而,作为我泱泱的其中一个朝代的开国始祖,洪武大帝,也创下了特的历史纪录。今天,就让我们在广州,漫谈一下洪武。
论出身,相信没有任何开国帝王能够比洪武大帝更杯具了,已经不是底层人民这么简单的名词可以形容。想当年,朱重八小伙,经常过着吃完这一顿,下一顿完全没有着落(而且这一顿也未必吃得饱)的生活,放过牛乞过讨撞过钟,这出身,帝王当中是真没谁了。其次,大明王朝是历来这么多朝代当中一个从南打到北而建立的王朝。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特点,自古以来,凡的大战,都是从西北往东南打,北部海拔高,有居高临下之势,而黄河长江都起源于西部而往东入海,是以从西往东打,就有了顺流而下之势,自然事半功倍。所以说,从南往北打,不容易啊!洪武大帝创纪录的人生经历,值得后人细细品味,而朱元璋的人生经历、还有人生经历而造成的世界观与个性,在不知觉中,都给大明王朝,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之后,上有北元,下有功高可震主之臣属,朱元璋可谓操碎了心,终其一生,其实来回来去的所有动作,都在围绕着“如何千秋万代”这个一再被历史证明其无任何可操作性的命题而奋斗。毕竟,出身太苦了。但凡是人,在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时日之后,很自然而然的,就会希望身边的人,不要再经历这样的苦楚。而表现在朱元璋身上的属性,则是极度极端,基本上,他只信任自己的血缘亲人,并且,终其一生,都希望身边的至亲能终生富贵,毕竟,他实在太苦过。至于没有血缘关系的,统统给我老老实实地打工,只负责好好干活就行,想我老朱以前连饭都没得吃,统统都是社会的不公。因此,他没法开阔、没法平和、没法大度。就像是苦了一辈子的暴发户,不狠狠地虐待一下社会,都觉得赚的钱白赚了一样,虽然这样子的比喻可能有失当之处,不过笔者认为,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其实大抵如此。
朱元璋很忙,上位之后,一直在“飞鸟尽良弓藏”。机关算尽,总算把宰相制度废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每天自己睡眠五分钟,工作两小时,愣是成了明皇朝的劳模。挖空心思,把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的人整死个一干二净。到终弥留之际,也许他会觉得,这一辈子,够了,子孙们,宰相我废了,大将我都弄死了,只要按着我的套路走,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讽刺的是,他刚一死,可怜的孙子手下无将,外面打仗经验丰富的四叔割据一方手握军权,斗争的结果,只能自己仓皇辞庙搞失踪。而篡了他孙子位的儿子,实在受不了劳模的劳动量,成立了个内阁,到后期演化出的权利,甚至大于前朝的宰执。从这个角度看,朱重八,这一辈子,白干了。
回归洪武年间官窑瓷器的制作,其实,官窑瓷器,往往能代表一个朝代的面貌(宋以后)。自古以来,的画院、的官窑瓷器,都是能体现官家的内在性格追求的。其实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在不知不觉中永无止尽的,这也是艺术品之所以能承载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画院,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且十分重视的,因为她需要当代帝王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如宋徽宗),而这毕竟是概率极低的;而官窑瓷器,就相对来说无法得到忽视,毕竟,官窑瓷器既是艺术品,同时也是实用器,无法不烧。不管是宫里的正常使用,还是逢年过节的特别烧制,又或者适逢庆大寿,甚至是新建了一个宫室,都有实实在在地需要。
看回洪武大帝,早期,板上钉钉的文盲一个,在逐步往更高层次攀爬的时候,读了不少书,至于有没有读得透,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可以在他执政生涯中的政令的制定与实施当中找到答案。可以看出,对于前朝的弊端,他看得到,却看不透,只看到前朝政令的不合理之处,却看不到其不合理当中隐含的合理。简单打个比方就好,这并不是现在所要深究的问题。纵观整个历史,明代官员的工资收入低(不算灰色收入),低到什么程度呢,低到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人物海瑞,做了一辈子官,且后期品级不低,还要自己种菜,逢年过节才买猪肉),而同时朱对于贪污又是极度憎恨的,且处置手段比较残酷,那么,这不就成了自己跟自己玩了么?官员们就纳闷了,不贪污,得饿死啊,那就贪吧。于是朱生气了,一批接着一批地杀,可是他没有想清楚的是,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有权利向往幸福生活,他这样搞,究竟是在打击贪污呢还是在给贪污制造生存的土壤呢?
接下来,我们就着这个基调,继续探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朱元璋,文化水平一般,成功大的因素,笔者个人认为是时势造英雄,另外,当然跟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军事天赋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跟后期磨练出来的心理素质(这个非常重要)有关,洪武朝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经济一片狼籍,大量金属在元代运往中亚地区,导致没有金属可以发行货币,这对经济成长期是致命的影响,这样的大环境下,加上领导的鉴赏能力实在有限,对于洪武朝的官窑瓷器生产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具体点,表现在洪武朝官窑瓷器的生产,就是,几乎没有创新,一切按着元代的手法来翻烧饼,烧出来的瓷器,漂亮就行。
详细点说,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洪武瓷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江西玉山发现的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铭文的小罐为代表,总的来说,该类瓷器胎体厚重而粗糙,釉层凝厚,洁白度低,甚至有很有泛青明显,青花料呈色泛灰,总体艺术美感十分一般;另一类则相对来说较精美,以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香港天民楼收藏、明朝开国功臣墓葬、国内各大博物馆馆藏的器物为代表,青花、釉里红器居多。总的来说,洪武瓷器与元代瓷器胎底差距不大,多数比较厚重,胎内有细小坚硬的小黑点,称为胡麻点,常有火石红。纹饰较丰富,也普遍有元代之风,较之元代器物的画面布局,相对留白多了一些,画面就显得不会太过繁杂。其实也就而已,虽然说洪武瓷跟元瓷,基本上行家一眼就能看出其相对的不同之处,然而整体风格方面,洪武瓷并没有多少创新之举,也并没有打上与元朝内在文化的差异符号。其主要原因,还是像前面说过的一样,在每个王朝开国的前期,一般来说,都注重于生产还有政局的稳定,是以,并不会有很多的官家鼓励、消费的艺术行为。
当然,如果引申到国画领域,就又是一番景象,画家作画,是一种个人行为,而官窑瓷器的烧制,是一种行为,是以这两者,在这个方面,倒是有点相反的。艺术家是需要被激发天赋的,纵观历史,每一个艺术家的终被激发,都与坎坷的经历不无关系,而经历过战乱到和平、改朝换代这种天下巨变,其实对于艺术家个体,反而是非常正面的帮助,能激发出他们更多、更深刻的创作灵感。
另外,有一点值得一说的,终明一朝,都非常喜欢红釉的器物,这与五行学说、祭祀礼仪都有很大的关系。从五行学说来讲,元属木德,明属火德,火克木,火色红;从祭祀礼仪来说,南方之神,是朱雀,祭祀用赤璋(红色的璋),亦红。而朱重八恰是发家于南方,改名“朱元璋”,朱即红,亦有同音“诛”之意,璋,是古代祭祀的一种礼器,当然,亦可做武器用(头尖),是以,朱元璋,亦有“诛元之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