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又称软彩瓷,为景德镇官窑四大传统名瓷品种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是故又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器创烧于清康熙年间,盛于乾隆时期,是在明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色彩柔和淡雅,层次深浅不同,并有五彩不具备的中间色调,器物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在装饰方面都有哪些特的表现技法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除继承传统以渲染为主要手法的白地粉彩瓷外,还繁衍出许多色地开光、光内绘粉彩的纹饰,如蓝地描金开光,各种锦地开光,各种色地粉彩花卉开光等。同时还出现了制瓷工艺新技术,如镂空转心瓶、镂空套瓶、香插、仿古铜彩爵杯、花觚以及仿各类工艺品、仿织锦金钟笼等。这些均为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特产品。另外传世品中还有粉彩玲珑器加饰金彩,非常娇艳,如乾隆粉彩加金莲花纹盖碗,全器玲珑,绘荷莲纹饰,青花绘荷叶及茎,上饰金彩,粉彩绘荷花,盖顶及底足内均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这种玲珑粉彩瓷器,其装饰别开生面,为乾隆时期所特有。国内一线拍行征集壹伍壹,伍伍壹漆,漆叁扒贰刘。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装饰瓷,因其彩料中含有铅粉成分而得此名。粉彩需两次入窑才能烧造成功,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瓷胎,在出窑的白瓷上再进行画彩,随后将其放入700~750度的窑内进行二次烘烤后才能制成粉彩成品。由于粉彩在制作时其焙烧温度比五彩瓷略低,故粉彩要比五彩绚烂许多,色调以淡雅柔丽见长,在视觉上让人感觉更加温馨。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在装饰方面都有哪些特的表现技法
在绘画技法上,粉彩与明代及清初盛行的五彩完全不同,它一改瓷绘中的平涂法,改用具有层次变化的渲染法,能达到工笔画的艺术效果,观赏性。在绘画题材上,粉彩瓷器中以花鸟题材居多,所绘花卉采用没骨画法,与同时期画坛画风相近,能渲染出花卉的阴阳向背、浓淡深浅之别,画面层次感丰富,有“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评价。
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芦瓶以2240万人民币在国内成交;2011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以9026万港元在香港成交;2015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以6348万港元在香港成交;2017年春拍,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以4255万人民币在国内成交;同年春拍,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执壶以3304万港元在台湾成交;同年春拍,一件清乾隆粉彩开光题御制诗花卉纹撇口瓶以2170万港元在香港成交。
乾隆皇帝对书画、诗词以及各类工艺品的喜爱达到狂热程度,对瓷器的偏爱尤甚。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爱不仅停留在赏玩层面,甚至直接参与到瓷器制作中,对宫内制瓷诸事屡屡过问,其痴迷程度尤甚其父雍正皇帝。例如,乾隆常下谕旨,粉彩在制作前,宫中负责此事的大臣需先向皇帝呈画样或木样,待审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有关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木样、画样以及款识、题诗等样稿,在《清宫档案》中皆有案可查)。在乾隆皇帝的亲力亲为下,粉彩从单纯的日常生活用具变成具有陈设观赏、祭祀礼佛、品鉴把玩的多用瓷,这是宫中其他工艺品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