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御书,就是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这一先河的是北宗太宗皇帝赵光义,以后宋朝多位皇亲手书写过钱文,而宋徽宗赵佶以其特有的瘦金体钱文更是代表了宋代货币文化的高水平。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赵炅“性好学,敬业,多艺能”,对书法有偏爱,曾使人整理刻《淳化阁帖》。他经常书写纨扇赐予众将,还曾为宰相赵普写过神道碑。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说赵炅的字是“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书无对,飞白入神。”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
淳化年间,赵炅亲笔书真、行、草三种书体的淳化元宝钱文,了宋代皇帝亲自动手书写钱文的先河。赵炅书写钱文质朴洒脱,笔势飞动豪放,达到了出神入化、尽善尽美的地步。淳化元宝铸成后,赵炅将钱币赏赐给近臣,当时就有文学家称颂钱文是“尽返鹊回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淳化元宝制作工整。钱文旋读,光背无文,钱币直径约2.4厘米。当年在四川也曾铸有当铁钱。另外有一种缩水淳化,“淳”字的三点水紧缩。铁钱和缩水淳化均不多见,此外曾在山西五台山出土过淳化金币供养钱,淳化小平钱传世较多,不甚稀罕。
2 宋徽宗钱币
大观通宝
皇宋通宝
北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个皇帝,怠于政治,听信奸佞,他任用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辈主持朝政。宋徽宗本人信奉道教,大造庙宇,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此外他还大肆搜刮民财,极尽侈靡,后国库空虚。至金兵南下时,北宋几乎无抵抗之力,他本人也被俘去,并忧死异乡了。
但在另一方面,在文化、艺术等领域里,徽宗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货币文化的创新上,他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人们常说,书法在运用上有三难:篆刻难,书匾难,制钱文难。此三难中方印、书匾还比较容易,而在圆钱上铸字则要难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赵佶却“因难见巧”, 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自创的“瘦金书”发挥得,从而把书法艺术推上了峰巅。赵佶的书法初学黄庭坚,后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铁划银钩劲瘦淡雅,风韵别致,堪称一绝。
他写的钱文与众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迹,这充分显示出他的书法艺术个性和美感。在钱币制作上,在方孔圆钱上安排四个瘦金体文,加上狭缘而不用阔缘,钱文与细廓的线条配合得非常得体,和谐。而这些钱文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点,坚画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按如切刀,劲健有力,洒脱自如,加上廓深肉细的作工,更显得豪纵俊逸,气度不凡了。特别是“大观通宝”四个字,有简有繁,在圆钱上本不易处理得当,但他能部署、配置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
而大观通宝钱则是徽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其中行书大观小平铁母瘦金体特型出号大观。这两种钱都是之品。大观通宝钱是徽宗大观年间铸造的,相传当时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再而铸钱。
行书大观小平铁钱曾在陕西发现过,数量不多,铁母更是稀罕。这种行书大观是瘦金大观钱的异品,钱文虽无瘦金之刚劲,但飘逸洒脱,秀美异常,为徽宗手笔。特型出号瘦金大观,直径在6厘米以上,已超乎常制,可谓“宋钱”。四个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光辉闪烁,格外表现出瘦金书之美。
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取继承神宗常法熙宁之意。崇宁钱是宋徽宗崇宁年间铸行的年号钱,包括“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传说中“崇宁重宝”是奸相蔡京所书,也有人说徽宗御书。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他屡罢屡起,被称为“六贼”。蔡京搜刮天下,打击异己,陷害忠良,镇压起义农民,恶迹昭著,臭名远扬。蔡京人品坏,但字却写得好,有人评他的字“欹侧姿媚,功力深厚,有严谨宽博豪纵之气”。赵佶爱其书法,就让蔡京书写“崇宁重宝”钱文,可蔡京并不把赵佶放在眼里,故意把“崇”字从山边“山”字头起,一笔插到底,把“宁”字(繁体“宁”字由:宀、心、皿、丁四字上下组成)中心的心去掉。当时就有人议论这是蔡京“有意破宗,无心宁国”。蔡京到底有没有意“破宗”、“乱国”,至今还是个迷。蔡京书写的 钱文“崇宁重宝”为夹锡钱(即在铜钱中加有大量铅锡的合金钱)。史料载:“蔡京主行夹锡钱,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照此折算,人们手中的财富有一半被抢走了。老百姓不认可,群起而抵制。蔡京恼羞成怒下令对拒用夹锡的人“听人告论,以法惩治”。强行推行夹锡钱的结果是人心浮动,货币购买力下降,后民众被逼无奈,揭竿而起,爆发了方腊、宋江起义,对北宋政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宋徽宗奢极欲,宠信奸臣,终国破被俘,为天下不容。但其书法艺术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称颂,而他所铸行的钱币同样值得人们珍藏,此外他的绘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还是墨竹都栩栩如生。他所保存的历代及当时的名画还命人编辑成《宣和书谱》、《宣和画籍》和《宣和博古图》等,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为今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
3 对钱
至道元宝(行书)
至道元宝(草书)
绍圣元宝(对钱)
对称,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而且又奇妙有趣的现象,对称是种美,它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和谐的感觉。对称美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基础。在我国古代的各类器物中对称是无处不在的,古代钱币中有对称现象,对称就具有对称之美。所谓对钱就是同一种年号名称的两枚钱,它们的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只有书法形式不同,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钱称为“对儿钱”。这类钱有的是楷书、行书二体成对,有的是楷书、篆书二体成对,有的是隶书、篆书二体成对,等等。对钱是我国钱币造型特色的表现形式,欣赏它是一种美的享受。
对钱早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流行,元以后绝迹。从北宋天圣元年开始,直到南宋淳熙七年停铸,铸行长达150多年,共出现过十几种。
南唐时有“开元通宝”篆隶成对、“唐国通宝”篆楷对称、“永通泉货”篆隶对称等。到了北宋时期,除了天圣年以前的宋元、太平、天禧、祥符、景德、咸平钱和天圣年以后的康定、庆历、崇宁、大观外,可以说无钱不成对。而且形制非常讲究,也非常严格。比如至道元宝行草成对,绍圣元宝行篆成对。宋徽宗时更是对钱集大成时期,重和、政和、宣和都有多种对钱相匹配,其质量之精、书法之美既是,也是的。
我国钱币研究者中早认识它的是清代的翁树培,他在所著《古泉汇考》中曾提到,但未予以命名。对钱之称始于日本。日本称对钱为“符合泉”,“符合泉”研究,名著迭出。有《符合泉志》、《古泉大全》、《昭和泉谱》等。日本学者之所以能深入研究对钱,是由于日本靠中国流入的部分古钱进行研究,多属于北宋钱,经过几代人的收藏、研究、比较异同、细致观察,所以日本学者一步,对对钱有颇深的研究。国内钱币界的有识之士正埋头工作,以待有一天能够赶上日本,为对钱的研究作出贡献。
近年来有人称呼对钱为对子钱,并不恰当。对钱顾名思义是相对之意,两枚即可,三枚也可以。如改称为对子钱,含意就不大相同了。对子是现成名词,是指成双成对之意,并没什么对联是三条的,所以称对钱为对子钱是错误的。
对钱的种种特点都是与设计俱来的特征,它有地区性和地方性特色,不同书体的母钱,在设计时出于一人之手,形制文字是统一的,文字的安排也有所考虑,方可体现对钱的明显特点。
4 泰和钱币
泰和通宝
金章宗完颜璟本名麻达葛,在位19年,曾三次改元,分别为明昌、承安、泰和。他的母亲据说是北宋徽宗某公主之女。完颜璟深受汉文化熏陶,酷爱书画,他画的花鸟墨竹效法赵佶,学得很逼真。为了更好地学习书画艺术,他还在宫中设立了书画院,招揽了当时的书法家党怀英等人。此外他还定礼乐,修订法律,设置提刑司,设置常平仓,定科举,修建孔子庙等。
金章宗完颜璟在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行了“泰和重宝”、“泰和通宝”。泰和重宝是当钱,该钱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面文为盘篆,由书法家党怀英书写,字体洒脱典雅,精纯俊秀,使人有不能增损之感。其钱文笔画有肥瘦之分,“和”字的“禾”旁有阔狭之异。“泰和通宝”钱则史书多失载,但已发现的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四种,面文皆为楷书,似瘦金体,应为完颜璟所书。该钱钱文章法华美,端庄,较少见。
泰和钱不同凡俗,是金国注意吸取宋钱优点的结果。此外也是金章宗完颜璟对汉文化艺术的追求分不开的。金章宗把钱币与艺术融为一体,达到了新的境界,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水平的体现 。
5 伪齐刘豫阜昌钱
阜昌通宝、阜昌重宝
刘豫是景州阜城(今河北阜城)人,元符年进士,历任河北提刑等职。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刘豫任济南知府,当时的济南处于抗金前线,而刘豫本人却贪生怕死,请调江南未果,便心生投降的念头,当金兵围困济南时,刘豫便先杀了守城将领,献城投降了。建炎四年,金册封刘豫为“齐帝”,金太宗公布诏曰:“今立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刘豫成了继五代石敬塘之后历史上又一个儿皇帝,以后又迁都东平(今属山东),称东京,改元阜昌。据说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出生在阜城,取其谐音,改为阜昌纪元。后又迁都汴京,管辖今陕西地区。
刘豫充当金人走狗不遣余力,多次配合金兵攻宋。他曾亲率伪齐兵三路入侵宋境,被岳飞、韩世忠等在籍塘关一战击败,损失惨重,他也因此失宠,于金熙宗三年被废,取消了伪齐政权,后病死。
刘豫当儿皇帝仅八年。在这几年里,他聚敛钱财,挥霍无度。终因民心不服,加上战争失败,被金抛弃了。被废后,打开他的库府,得金钱不计其数,都是他搜刮、铸造的。钱币 159028--32270陈顾问
刘豫的伪齐政权一共铸行了三种钱,即“阜昌元宝”小平钱、“阜昌通宝”折二钱和“阜昌重宝”折三钱。元宝钱文“昌”字在左右,通宝和重宝钱“昌”字在下。这三种钱皆为对钱,各有篆楷两体。阜昌钱制作精整,文字秀美,颇有大宋遗风。阜昌钱传世皆少,均较。金初均用辽宋钱,未曾铸钱,刘豫降金后开铸的阜昌钱也成了金朝铸币的,此后才有海陵王完颜亮的“正隆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