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周新国先生的“ 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1368)正月,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 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
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 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 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钱文真书, 直读。当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 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 宝泉局与 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 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
洪武通宝的鉴别
洪武通宝的鉴别与其它的钱币都是一样的,以"锈,字,章,铸,铜"五字决如手即可.
所谓"锈"呢,就是要看钱币表面的那一层红斑绿锈的状态如何,浮屑即伪.当然,传世品则需要看包浆如何了.
"字"则是要看上面的字是否要神韵,歪歪扭扭的则伪.
"章"则是看钱币的形质,例如有些钱的内郭是呈斜坡状的,内郭平夷的则伪.
"铸"看其铸地,铸工如何,如东北那边就不太可能出土洪武通宝,洪武背浙粗工者不是初期铸品便是伪品.
"铜",看其质地如何,像洪武这样的明钱一般是黄铜质的,红铜青铜也有,后期还有白铜钱.但出现橙铜的就很可疑了,着也是鉴别方法之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大中洪武折二至折十钱价格都是比较昂贵的,非数十万而不可得.
洪武通宝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2349 洪武通宝背“三福”铜钱 100.00-200.00万 110.00万2015-07-11
0191 洪武通宝牧牛花钱 118.80-137.60万 118.80万2014-07-26
7597 明 洪武通宝背“二福”、 94.00-108.00万 113.44万 2010-11-15
1026 明?“洪武通宝”一组四枚 78.50-89.50万 111.27万 2015-05-19
3027 “洪武通宝”折三背“济” 69.00-79.00万 101.35万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