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曾有过一个“蒙疆联合自治ZF”。随着这个政权的诞生,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蒙疆银行在张家口开业,这是日伪在华北、华中设立的二十多家银行中的四个主要银行之一。蒙疆银行业务除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外,还有发行伪钞、代理伪“蒙疆国库”等特权,对蒙疆地区的经济也进行了掠夺。
蒙疆银行诞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张家口地区在政治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经济上也被日本人视为资源丰富地区,其煤、铁、羊毛等重要物资,恰恰是日本国内所没有的。因此,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这一地区的资源,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1937年8月27日,日军了张家口,并迅速控制了当地的经济、金融,随后成立了伪“察哈尔财政金融”,公布了“察哈尔银号银局管理办法”和“伪察南银行”章程,成立了察南银行并发行了纸币。
随着山西大同、内蒙古绥远相继失守,日军勾结、煽动内蒙古王公大臣等反动分子开展其早有预谋的“内蒙古高度自治运动”,于1937年11月12日成立了“蒙疆联合”,决定将察南、晋北、蒙古联盟三个自治ZF合并。随后,蒙疆自治ZF决定成立蒙疆银行,将原来的察南银行改组,合并绥远平市官钱局,丰业银行,及当地的44家钱庄、银号,没收了各地的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的法币资产,又吸收了日本ZF600万投资,于11月23日成立了蒙疆银行。12月1日,蒙疆银行在张家口举行了开业庆典,总行位于堡子里鼓楼东街5号。1940年前后,又迁到长青路日本驻张家口领事馆西侧,现人民银行培训中心。分行设在厚和(今呼和浩特市)、大同、包头、丰镇、怀来、宣化、涿鹿、多伦、张北、平地泉(今内蒙古集宁)、北京、天津,在贝子庙和日本东京设有办事处。
蒙疆银行为了标傍“自治”,首任总裁由中国人包悦卿担任,实际掌权者是在副总裁的日本人手中。理事由察南自治ZF选出刘东汉,蒙古联盟自治ZF选出王大勋(后病故,由沈文炳继任),晋北自治ZF选出崔效骞,后为马永魁担任。
名义上,蒙疆银行是一个股份制企业,规定一切大事由股东大会决定,实际上银行内部的重大决策,都是日本人说了算。如《蒙疆银行条例》和《蒙缰银行》章程中就明确规定,所有大政方针都要经过“银行监理官”的同意,否则无效,而担任银行监理官的恰恰是日本人。蒙疆银行的资本金公开宣称拥有l200万,实际三个自治ZF各交100万元。
蒙疆货币成为掠夺铁证
1938年3月20日,蒙疆银行一元券(以下简称蒙疆券)开始发行。4月15日又推出5元券、10元券、百元券。5月25日另一种10元券也开始推出市场。蒙疆券主币主要在张家口蒙疆银行印刷厂和日本株式会社印刷厂印制。在日本本土印制的有四枚:绿一元牧羊图,黄五元左塔东右城垛图,十元镜中牧羊图,百元右骆驼图。其余均在蒙疆印刷厂印刷。
蒙疆银行的辅币券有五厘(铜)、一分(铜)、五分、一角四种,都借用满洲中央银行的,后因需求量大,又大批输入了日本一钱(一分)铝币进行流通。1938年8月16日,在日本铸造的蒙疆银行五角钱开始投入市场流通。1940年7月1日、8月15日,蒙疆银行又分别印刷五分、二角和五角纸辅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铜成为日本的战略物资,铜辅币逐渐收回,退出流通领域。1943年在日本本土印制了一枚5分硬币,正上面为五分,下面鸾鸟,背上面成纪七三八年,两侧蒙文中间山羊头像,下面为“蒙疆银行”四字,本币未来得及投放市场,日本就投降了。
从1938年3月到1945年8月八年间,蒙疆券发行总额达352921万元,如加上从满洲中央银行借来的辅币,有人称为42亿元之多。这些货币主要流通于察哈尔、绥远、晋北及蒙疆地区。
在日本人的操纵下,“蒙古联合自治ZF”、“察南自治ZF”、“晋北自治ZF”三个伪政权均摊,共同集资12000万元,同时接受了原察南丰业银行,绥远平市官钱局、冀东银行,吞并了44家私人钱庄、银号,没收了绥远各地的中央、交通、农民银行的法币财产,吸收了日本的600万投资作为资金,于1937年12月1日,在宣化市(今张家口市宣化区)鼓楼西街正式成立“蒙疆银行”并营业。
张家口解放后,蒙疆银行的全部资产和留用人员被接管,重新组建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1946年10月10日,由于国民党发动新内战,晋察冀人民政权出于战略考虑,主动撤出了张家口。晋察冀边区银行也随之撤出。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中央银行在张家口开业,并发布公告称:自1947年6月1日起到9月30日止,以蒙疆银行币一元兑换法币四角进行收回,因兑换时间短,故偏远地区不知收兑消息,所以造成民间大量蒙疆券成了废纸,故目前市场上此券较多。这些实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原始的铁证。
纸币背后承接的是历史
对于蒙疆银行纸币,收藏界有着更为细致的研究。
从版面上看,蒙疆券版面一种是绵羊图案,如五分、壹元、棕拾元、绿百元;另一种是骆驼图,一角、五角、蓝拾元、紫百元;第三种是寺庙图,五角(俗称小庙),灰黑百元;第四种是长城图,只有绿色一元。从票面的特点来看,均反映了蒙疆地区特色。从号码上看:有短号码,长号码,长号码分三位、四位、五位、六位号码之分,有绿一元、桔黄五元、蓝拾元、紫拾元、长城图一元等,其余均为短号码。
以两张寺庙图案的蒙疆券为例,其中一张是绿灰五角“小庙”,“小庙”名称叫“汇宗”寺,现位于内蒙古多伦。多伦,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1690年清康熙帝北征得胜。翌年曾在多伦“汇宗”寺与内蒙古48家汪爷和外蒙古部落会盟,促进了汉、蒙、回民族团结,开放了内地与蒙古族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的交流。
另一张是灰黑百元庙宇,据考证此庙叫百灵庙,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庙宇由5座大殿,9顶佛塔和36处藏式结构院落组成,康熙帝御赐“广福寺”牌匾于大佛殿大门上方。1933年7月德王以百灵庙为中心发动了“内蒙古高度自治运动”并随之加紧和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于1936年2月在德王府成立了“蒙古总司令部”,完全投靠了日本帝国主义。1936年中国在这里发动的“百灵庙”战役,一举消灭日蒙联军。
在蒙疆银行存在的八年期间,大量发行蒙疆券,并以投资存款和贷款的方式向日本掠夺蒙疆资源的各种林式会社注入了大量资金。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强迫蒙疆银行购买日本国债1亿元,蒙疆银行的黄金储备和硬通货也被勒索一空,蒙疆银行只能滥发纸币维持,1938年至1942年,纸币发行增长295.7%,导致物价的飞涨,人民饱受了的痛苦和灾难。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金融这一工具对蒙疆地区资源和人民采取野蛮、隐蔽、具欺骗性的掠夺,这一特殊的金融历史是不能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