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藩吉昌古钱币鉴定真伪
伊利汗国是元朝初期由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在西亚建立的国家,忽必烈在世称蒙古大汗时伊利汗国一直奉元朝为宗主国。目前所见与伊利汗国有关的方孔汉文钱币有“伊藩吉昌”、“伊藩顺昌”、“伊国延长”、“伊国久长”四种。较早发现的“伊藩吉昌”和“伊国延长”两钱均为折钱。据说“伊藩吉昌”钱初出时并未引起重视,北京琉璃厂古玩店主将其系于拂尘柄上作为缀饰。被藏家吴静庵携归上海,也只看作是厌胜钱。后赠与泉家张公午。张先生得钱大喜过望,经反复审究,认定为元初赠伊利汗国之物。然而直到五十年代,仍然有人对此钱提出疑问。正巧张叔驯先生早年所得“伊国延长”大钱仍留在上海,两钱相比,如孪生兄弟,其真实性才进一步得到证实。“伊国延长”钱现藏上海博物院。近年在北方不断涌现的钱币新品中,不但又见“伊藩吉昌”和“伊国延长”两种大钱身影,笔者还集得“伊藩顺昌”小平钱和“伊国久长”折二钱两种出谱钱币。无论从钱文内容、钱文书法还是钱币形制看,这些钱币皆为系列钱币无疑。尽管所出不多,但其他泉友也有披露。而且铜鎏金、银、青铜等不同材质同模钱币并出互证。不但有光背钱,笔者所集“伊藩顺昌”银质小平钱钱背还加铸了星月标记,说明所铸不止一版。可是一直以来这些钱币为何难得一见呢?这应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旭烈兀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与蒙哥、忽必烈是同父同母兄弟。他18岁随堂兄拔都远征,一直打到了今匈牙利境内。1251年旭烈兀联合拔都等人积极拥戴其长兄蒙哥在诸王公大会上夺得大汗之位。此后,为进一步扩张的需要,由忽必烈负责中国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从1252年开始到1260年,旭烈兀统兵荡平了里海以南的亦思马恩派穆斯林宗教国,推翻了巴格达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接受了亚美尼亚国王和安条克国王的归降后,又先后攻下了叙利亚的阿勒颇和大马士革。1260年蒙哥在与南宋的战争中死于四川,忽必烈在旭烈兀支持下于1264年夺取汗位,随即册封旭烈兀为伊利汗。旭烈兀建立的国家成为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中的伊利汗国,波斯成为伊利汗国统治的核心地区。由于旭烈兀与忽必烈的兄弟关系,伊利汗国与元朝的联系远比其他三大汗国要紧密。但旭烈兀在汗位仅仅一年,于1265年去世。忽必烈派使者持诏立其子阿八哈为汗。现存1279年阿八哈颁发的一纸敕令上,还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当是忽必烈当年颁赐的汗印。1282年阿八哈卒,弟贴古迭儿继位。1284年,阿八哈子阿鲁浑声言其父尝受大汗册命,汗位应当属己。于是在权臣不花支持下起兵将其叔赶下汗位。忽必烈即顺势命阿鲁浑继承汗位。嗣后,旭烈兀的孙辈海合都、拜都,从孙合赞等人相继继承汗位。可见伊利汗国作为藩属国,继承汗位是得到元朝册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