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中的田黄石素有“石帝”之誉。田黄石产于沿寿山溪流域的水田、砂土中,原石多为自然形卵状石,形似和田仔玉。因无根而璞,挖掘艰难,故极稀有而更显珍贵。
在地质年代的中生代(距今约2.3亿年到6700万年),在今日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火山大爆发,大量岩浆突破地表形成了冲天的烈焰,伴随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这就是分布在寿山乡群山中的寿山石诸矿。在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由于风雨的剥蚀,盛产寿山佳石的“高山”矿脉中的部分矿石从矿床中分离出来散落在溪旁的基础层上,以后逐步为砂土层所覆盖。这些矿石埋没于砂土中,天长日久,表面所含的三氧化二铁受周围土壤、水分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渐渐酸化,使石块改变了原有的面目,形成了特色的田黄石。
我们先看田黄石的三大特征:石皮、萝卜丝纹、红筋格,再结合它的形状、色泽、质地、抚摸的手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辨认。
1、形状:田黄石因常年经受溪流冲刷滚动,大多呈卵形,鉴定时我们先看其是否卵形。但也不是所以田黄都是卵形,有些因为地壳运动而裂开的田黄石会棱角。有石农曾经挖掘到棱角分明田黄石后,在附近找到了原石的断块,这便是因地动引起的移位。
2、手感:田黄石不冰不滑,用拇指轻抚表面,稍微有些粘手,手感无比温润,令人舒畅。
3、色泽:田黄石有很多种颜色:红、黑、白、灰、绿等,但无论哪一种颜色都会带有“黄味”。 它大特点是温和柔丽毫无“火气”, 其中色调较浓的,人们称之为较“熟”或“老”,也有些田黄外浓内里淡,这便是俗话说的没有“熟透”了。
4、石皮:田黄石胚胎是没有石皮的,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溪流和土壤的包裹,外表就发生变化,形成了黄、白、黑等不同色皮,色皮又有厚、薄、稀之分,偶而还有双重皮、三重皮。
5、萝卜丝纹:肌理隐现萝卜丝纹,是田黄石的基本特征,但田黄石的纹理比萝卜丝更细更密更加隐化,且疏密有致。
6、红筋:田黄石的筋格是红色的,人们称之为“红筋”或“血管”。曾有人人工染红筋,但总有火气,易于识别。有句生意话叫“无格不成田”,其实田黄石无筋无格才是好的。
7、质地:莹润细腻,温婉通灵,是前人形容田黄石的词语,是一种“感觉”、“味道”很难用文字来形容。一线拍行藏品征集 一五三零三七二贰一玖壹。
由于田黄石稀有名贵,仿冒及以次充好的假田黄,市场上屡见不鲜。只要将与田黄相混的其它黄寿山的石质弄清,掌握它们的异同点,鉴别是不难的。掘性杜陵坑、掘性高山和掘性坑头,虽然与田黄一样皆属冲积型砂矿类石,但因二次生存环境不同,其石表酸化程度不及田黄深化。尽管也有萝卜纹,但温润、腻凝度不够,且掘性杜陵质洁而坚,掘性高山质细而松,而掘性坑头质近似田黄,然有白点如虱卵,为田黄所无。鹿目格亦属零星块状石,质细而润,但不透明,且无萝卜纹,故不难辨。碓下黄质硬而涩,无石皮,无萝卜纹,石中多白色泡点,此特征易辨。善伯洞为杜陵余脉,性微坚,半透明,肌里多含金属细点及粉白色块状物似“花生糕”,不难辨。连江黄质硬多裂,其纹粗而直,与田黄有明显区别。荔枝洞色质通灵艳丽,亦有萝卜纹,但腻凝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