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
,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
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纹饰形象主要
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
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
纹、网纹等。
胎质
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和
成泥有柔韧性。烧制成的陶器用肉眼观看有“胶”质感。
由于当时烧造技术条件差,烧造温度相对较低,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用手敲打陶身会发出低沉的哑音;用手掂陶器感觉重量比较轻;不该有沉重的压
手感;用水打湿陶器,能嗅到一股微弱的土荤气味;用心察看陶器表面会有细小
的针眼。
古陶器,大多都是先民的生活用具,在埋入地下之前,器身有磕碰痕迹,长期使
用器身有自然磨损现象,有与空气、水、油脂等物接触而产生的“皮壳色浆”。
彩陶埋入地下几千年,长期的积淀,陶器表面生满了“水垢”。真“水垢”用水
冲洗不掉,用稀盐酸刷试“水垢”,就会见“水垢”冒白烟,起白沫。
彩陶产生的技术条件有三:
,生产彩陶的首要技术条件,是对天然矿物颜料的认识。作为彩陶颜料,必
须在高温烧窑时不分解,比如含量较高的赤铁矿具有耐高温性能。而且还要掌握
矿物的显色规律,什么样的颜料烧制后会变成红色,或者会变为黑色,如此才能
运用自如地生产出理想的彩。颜料经加工稀释后才能使用,粉末的粗细程度、加
水稀释的浓度,都有一个不断熟悉、掌握性能的过程;
第二,陶坯表面达到一定的光洁度,颜料才能渗透到陶胎里面。这就需要认
真对陶土进行筛选、淘洗,拉坯成型后对器表还要反复打磨。考古发现中的彩陶
大多是泥质陶,即便是夹砂陶如辛店文化,器表也都较为细腻。大地湾文化陶器
主体是夹细砂陶质,但器表均抹有较光滑的泥质层;
第三,烧陶的温度越高,颜料的附着力就越强,纹饰越牢固。彩陶烧制发展到一
定阶段,人类便逐渐改变了陶窑结构,加大了窑室的密封力度,以达到烧制工艺
对彩陶生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