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明代豇豆红瓷器特点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明代豇豆红瓷器特点
康熙豇豆红瓷器的特点及特征?

康熙豇豆红瓷器的特点及特征?
康熙豇豆红莱服瓶 60-80万-万 63.8万

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40-60万-万 50.4万
清康熙豇豆红镗锣洗 50-70万-万 157.92万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65-75万-万 72.8万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比郎窑红更大,因此无大件器物,不过24厘米,而且器形也不到10种,大多是文房用具,如印盒、水盂、笔洗等,其他还有少量的柳叶瓶、菊瓣瓶、莱菔尊、太白尊、苹果尊等。器物一般为圈足,足脊较窄,胎质细腻光洁,足内施白釉。除了柳叶瓶和盘外,均在器物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行双行款,无边栏。

红釉瓷器是用含适量的铜配制的釉料(含铜量在0.3%—0.5%),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鲜艳的红色,烧制难度。
  在明清两代的红釉瓷器中,明代永乐宣德朝的“宝石红”、清代康熙朝的“豇豆红”、“朗窑红”,釉色鲜艳,树一帜,备受人们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红为名贵。

豇豆红釉是康熙时期御窑厂创新的一个釉色品种,因其釉色如成熟豇豆的颜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间瓷器作品中的之作。虽然在当今收藏市场上,豇豆红瓷器并没有像青花瓷、粉彩瓷等那样风行,但是其特有的艺术情趣,一直深得藏家的推崇。近几年,清代豇豆红釉器物在市场上也屡有表现,尤其是拍卖价格显现了走高的态势。而这之中,康熙时期的豇豆红瓷器更是市场上的宠儿。清代康熙豇豆红作品一直都是藏家炙手可热的对象。早在1994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的成交价就高达60.42万元。199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静观堂藏品中,一套有损有修的豇豆红文房用品共8件,估价为450万至550万港元,后以717万港元的成交,成为当时瓷器拍卖中的一大亮点。同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也以33万元的价格成交。

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河南儒雅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明代豇豆红瓷器特点”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康熙豇豆红瓷器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古币/纸币>历代古钱>明代豇豆红瓷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