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红丝石、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徐公砚、易水砚、松花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等。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一般来说,老手重石质,新手看雕工,土豪看尺寸,藏家全都要。下面简述以下砚台的分类,大的分类分两种,四大名砚:端、歙、洮、澄泥;地方砚:宋坑,易水,淄,松花,醴陵等等。端:端有上三坑,老坑,麻子,坑仔,还有一些其他几百种坑口,宋坑,白线岩,朝天岩,有冻岩,宣德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