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为简单计,本文在谈及慈善概念时均包括公益)拍卖在我国内地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慈善拍卖活动大量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06年,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时达到高峰。2011年6月,郭美美引起的红十字会事件,2013年,艺术家方力钧、张晓刚等质疑为汶川地震义拍的八千多万元善款不知所终一事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前进步伐。2010年,中拍协将慈善拍卖的内容编入拍卖师辅导教材;2016年9月1日,国家《慈善法》正式施行,这些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近两年,内地的慈善拍卖活动逐渐又增多了起来。
我们一般可以把慈善拍卖分为拍卖企业主导型与社会组织型两种。前者是指从拍卖品征集到寻找竞买人完全由正规拍卖企业负责的组织形式,比如,1998年我当时所在拍卖行对前地质矿产部长孙大光夫妇捐赠教育基金会的数十幅现当代书画作品的拍卖,2008年,北京嘉德、保利、匡时几家拍卖行为汶川地震组织的慈善拍卖会等;后者是指由各类基金会、社会组织负责寻找拍品与买家,自行组织或委托拍卖行与拍卖师主持的拍卖形式,比如,各类慈善晚宴或会场拍卖形式,像近日中拍协与听力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举牌无声,落槌有爱”慈善拍卖会。
一场慈善拍卖会能否举办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拍品与买家。对于拍卖企业主导型慈善拍卖,由于承办的拍卖行选择拍品的标准是根据日常商业拍卖的要求,因此拍品品质较高,起拍价较低;由于有成熟市场做依托,因而买家是不用愁的,基本上就是日常进出拍卖场的收藏者与投资者,成交比较有。而对于社会组织型,基金会或其他社会组织由于对受赠拍卖品的市场和价格不甚了解,因此常常会出现与市场脱节的拍卖品和价格,这样寻找买家就十分困难,从拍卖市场之外去找,事先对成交结果也难以预测。
此次“落槌有爱”慈善拍卖属于社会组织型,这与以往中拍协接受拍卖行捐赠,在协会年会上面对拍卖行老总们出价竞买的慈善拍卖师明显不同,拍卖行捐赠的拍品都是适销对路的。社会组织型拍卖前期遴选拍品的工作十分重要,应该由拍卖人士参与选择和定价,原则是考虑拍卖成交,其次考虑拍出,结合买家构成与场上时间,拍品宜求精而不求多。
拍卖现场的程序和拍品顺序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一切都要有利于现场慈善气氛的形成,领导讲话要少而精,适当多安排激发情绪的视频、照片与演出。拍品顺序应根据热场需求、价格诱导、高潮位置、前紧后松等因素合理安排。这次“落槌有爱”慈善拍卖中出现流拍过多、时间拖沓等现象,都反映出前期拍品选择中的不足。
从拍卖师的角度上看,主持拍卖企业主导型的慈善拍卖相对简单,基本上可以采用艺术品拍卖的主持风格。而对于社会组织型拍卖活动,一般的艺术品或资产拍卖主持方式均不太适合。这样的慈善拍卖要求拍卖师应该与买家有较多的互动,富于激情,语言要生动幽默,适当诱导,报价方式也要灵活。从“落槌有爱”拍卖现场上看,几位男拍卖师的主持则相对更加符合这类拍卖会的模式,只是废话稍多、幽默感还不足;女拍卖师多拘于艺术品主持方式,难以调动出场上的热情。拍卖师们都能很好地结合项目诱导买家出价;但当谈到有关拍品的市场行情、未来投资价值的过分诱导的语言要谨慎使用,可以多从艺术作品本身的美观、情调、适于装饰的优势上进行介绍;因为,做慈善的拍卖师不应该让人看到有势利、刁滑的表现,应其真诚、激情、恳切的一面。拍卖师主持中过分表现自己、语言举止的表演痕迹都要尽量避免,实际上,这也是拍卖师在一切拍卖活动中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多位拍卖师轮番上台后形成的重复介绍,报价节奏不同,落槌方式的不够统一等处也可以避免,有个人风格的展现,也要有相对一致的地方。
在目前的国情下,做慈善拍卖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希望慈善活动组织者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也需要大家更多地注重细节,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扬光大。现太古集团要求深圳太古征集藏品15件以慈善拍卖为主,成交之后的佣金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太古征集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