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
乾隆通宝近年拍卖成交记录;
清“乾隆通宝”----------------成交价:RMB657,000
乾隆通宝·----------------------成交价:RMB 870,000
“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成交价:RMB1,240,000
乾隆通宝·龙凤---------------- 成交价: RMB1,600,000
“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成交价: 125万---成交日期:2015-05-19
乾隆通宝·龙凤成交价:21.8万---成交日期:2010-04-05
清小平“乾隆通宝”背“宝源-----成交价: 55万---成交日期:2015-11-23
乾隆通宝成交价: 42万----成交日期:2016-09-25
乾隆通宝,便是因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体现其“文治武功”的治国战略,发清楚封建社会里毕竟一个光辉盛世,往后民间便盛传佩戴“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反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具体的报价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公分,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初清仍继续执行通货紧缩的政策。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
乾隆通宝,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