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是出产于中国福建省寿山乡寿山村的一种篆刻名石,莫氏硬度为2.3~3度,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田黄为寿山石中优良的品种之一。田黄石因其产量,而显弥足珍贵,清朝时曾受到皇帝的宠爱,早有易金三倍之说,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更是价格火爆,达每克15万之众!田黄石中的品种是田黄冻石。辩识田黄的三要素是皮、格、丝,三要素!皮就是天然形成的一层石皮,格是田黄在迁徙中留下的裂痕(一般都已经自然填充)呈红色或者黄色,丝就是一种天然的貌似切开的新鲜萝卜的纹路,只有具备这三要素才能够确定为田黄石!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鉴定方法
1.石形
田黄的母石为山料,呈棱角状,经过重力与水流的搬运及磨蚀作用,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成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卵石(石),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如果发现棱角尖锐或浑圆光滑的“田黄”就值得怀疑,可能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其原形就难以识别了。田黄一般为几十克至几百克,超过千克的非常,几公斤的田黄应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黄长期埋藏在水田中,经风化作用,其外表通常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层。根据皮层的厚薄,可分为厚皮(>1mm)、薄皮(
3.萝卜丝纹
采用透射光观察田黄的内部,其普遍发育似“萝卜丝纹”纹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特征。田黄内部的“萝卜丝纹”多种多样,发育程度不同,按粗细可分为条带状、条纹状与细丝状;按形态可分为直线形、网状形与不规则形;按颜色可分为白色、黄色与棕色;按透明度可分为半透明与微透明。田黄基本上都具有“萝卜丝纹”,“无纹不成田”的说法成立,但不能化。
4.红格(或红筋)
田黄的“格”或“筋”实际上是一种裂隙,这些裂隙在地表条件下,特别是水田里,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渗入与沉淀,被染成黄红色,故称为红格或红筋。但也有少数没有颜色,为白色裂隙,则称为无色格。田黄有红格(或红筋)的现象较普遍,也有“无格不成田”之说。
瓷器丨字画丨玉器丨杂项
电话: (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