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是福建省福州市寿山出产的一种印石,也叫田黄石或黄田石,是名贵的印石,被誉为“石帝”,在清朝主要作为的印玺用石和雕刻用材,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足见其珍贵。而至今,一两田黄的价值已经达到黄金的十倍以上了。
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地开石和珍珠陶石的集合体,主要有田黄,白田,黑田,红田,绿田等品种。
收藏田黄,往往以之为载体,作为个人收藏品味及水准的展现;或以之为纽带,作为群体之间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途径。每得一颗田黄石,他们必延请名工细心裁切,精心雕刻,乃成印章。素章自然清贵,雕钮古艳,天然的田黄石在文人们的手中成为书房中绝色的名品,贵气与文气相融,材质与气质兼具。这使得整个收藏过程富家,一件一别的藏品要找到五别的买家)
有系统性,既能融入文人们个人化的审美取向,又能体会多样的收藏乐趣。
原石常呈微透明的质地,有着厚薄、色泽、层数都不尽相同都石皮,而石中隐含着状如萝卜丝的纹理、表层经常出现的红色筋络,也都成为田黄鉴赏中特的存在,所谓“温、润、细、腻、凝、结”六德,田黄全备。极素雅,同时极绚丽,田黄素章敢素面朝天,其大魅力即在此。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不衰,身价倍增。
新田黄和老田黄的价位自然是有区别的,就好比一位一百岁的老人和刚出世不久的小孩一样,一个内心沉淀了这一来所有的经历、阅历、文化、人情世故,而一个内在还是空白,还需经历了才会具有更深沉的灵魂和魅力。
从2000年至今的10多年里,田黄的价格从每克两三千元涨至现在的两三万元,身价上涨了10倍之多。去年秋拍,一枚26克的清代方章竟然拍出了230万元,相当于近10万元1克。拍卖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质、色、形、工四条件合格,重35克左右的田黄章,每克大致已经达到3万元以上。如果品级高,价格还会更高。“黄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48元/克,现在是300多元/克,近30年涨了6倍,而同时期田黄寿山石却涨了100多倍。”以前人们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其实现在田黄的身价早已令黄金望尘莫及。上世纪80年代田黄价格为20元/克上下,2000年升到3000元/克,现在是3万元也买不到好货。“真正达到文博级别的田黄历来,现在还能在博物馆、展览和拍卖会上看到,而在清代,田黄是皇帝和贵胄的专宠,深藏不露,与平民百姓根本没缘分。”
经历了几年的沉浮,以田黄为代表的印石板块今年似乎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特别是许多当代作品在被资本介入炒作数轮后呈现疲态。而本月初的北京古天一秋拍中,一枚约148克重的“龙石”款田黄方章经过多次激烈竞拍之后,以15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1725万元,每克单价仍超过10万元。
不论拍卖会上田黄表现如何,在收藏市场,田黄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业界有一种说法,田黄的全部开采量加起来不足1吨,而且永远不会再增加。所有有关田黄的收藏、买卖都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这足以证明田黄石的珍贵。“现在,的田黄一年也出不了一两块,而市场通的所谓寿山田黄,主要是昌化田黄石,真正寿山田黄则是过去遗留下来的,目前在寿山当地已经被保护起来禁止开采。”田黄的价格不是资金堆出来的,也不是游资拉高的,而是由于田黄存世量导致的藏家惜售。“好的田黄石一般都不大,即便你出,对方也不一定会卖给你,而对方如果想卖,出的价格你又未必能承受,这就造成了市场交易清淡。”一位拍卖行人士如是透露。
市场热度日渐升温
事实上,促使田黄身价倍涨的,还另有起因。
以前,田黄、犀角、象牙三大项是杂项收藏的羊,现在犀角、象牙都被禁止拍卖,田黄成了杂项里硕果仅存的宝贝,市场热度日渐升温。上述李先生说,从古玩杂项的领域来看,田黄居杂项,有“杂项”之称。以田黄为的寿山石板块,目前就市场的成交量来看,仅次于白玉和翡翠,但由于总存量远远小于前两者,所以市场热度要高得多,换手率也要高得多。“人们真正对田黄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才不到20年时间,20年时间所实现的市场价格和400年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之间还有的价值空间。”过去几年,田黄寿山石价格稳步上升,长期来看,田黄的升值空间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