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而发展至今,古钱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更是各个时代经济、政治制度的文化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缩影
文明五千年,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货币的发展更是历程漫长、演变繁杂。自秦汉到民国,各时代遗留的钱币实物蕴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全息历史,蔚然大观,且中国古钱币流传之久、数量之稀、形制之繁、种类之多、艺术之精,更是世界货币史上,堪称数千年财富。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版别多式,设计新颖,制作精良,历为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有不同版式(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大尾龙,反龙)铸额极少,在钱界也是名誉颇具,历来为中国银币收藏的倾心之选。制作精美,历经仍品相,弥足珍贵。
大清银币长须龙,直径39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下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左右两侧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壹圆”二字坐中,外围是巨龙腾空,自上至左向右环绕一周,七根尾须向上,龙头置上,两根长须下垂,鼻梁突起,两眼炯炯有神,龙纹精细,火球在下,下方边缘是英文“壹圆”。
大清银币短须龙,直径40毫米,厚2.1毫米,重26.9克。该币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缘上下分别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两边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中心为“壹圆”计值,外围蟠龙环绕,龙头居上,高鼻突眼,两根短须自然下垂,龙尾在右,下方为英文“壹圆”,直齿边。
大清银币大尾龙,直径40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该币正面上下缘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珠圈内汉字“大清银币”四字,两边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中间为汉字“壹圆”二字,下缘是英文“壹圆”,蟠龙沿边缘自左向右腾云而起,龙头居上,大尾十二须向上,龙珠在“圆”字下方,龙眼凹突,鼻梁俏上。
大清银币曲须龙,直径39.1毫米,厚2.1毫米,重26.9克,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银币”四个汉字,字体粗大,珠圈外上下缘分别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四字,银字下方有“卐”字戳,两旁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壹圆”二字居中,外围是一曲须龙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环绕一圈,龙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圆”。大清银币曲须龙小字版,直径39毫米,厚2.2毫米,重27克。“大清银币”四个汉字细小,其余纹饰均与曲须龙大字版相同。
大清银币反龙,直径3.9cm重量,重26.7克,龙身自头部向右再转往左旋,呈现“乙”字形状环绕,龙尾隐藏于右侧的云饰中,与标准往左侧的模式相反而得名。细分时,还可自两侧的花叶脉纹的雕刻方式有两种变化,这枚是外叶脉阳刻的“二型”。
这是效能低落的清试图推动的货币改革方案中的试作样币之一。可以说,在各省总督视造币为地方重要的财源,统一货币有损其权力和财富而加以抵制,相对弱势的中央却无法收回造币权。正面设计的汉满铭文包含所有必要资讯。中央汉文“大清银币”四字。马齿状外缘和内珠圈之间,上端四个字的满文与底部的四个汉字都是“宣统三年”。背面图案是华丽威武的蟠龙飞腾在云中,龙鬚呈波浪形,带有火燄的龙珠安排在底部。
每一件物品的数量决定了一件物品的价值,而大清银币如此,是不是也价值不菲?小编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大清银币因为并且精美,小编还特意去搜索了近年来大清银币的成交记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龙纹(一组五枚)—— RMB 28,000,000—— 2017-09-17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曲须龙”壹圆—— RMB 5,000,000—— 2017-09-17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长须龙”壹圆——RMB 4,299,934——2017-06-29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反龙”版壹圆——RMB 4,255,000—— 2017-10-29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大尾龙”壹圆—— RMB 4,000,000—— 2017-09-17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短须龙”壹圆—— RMB 2,800,000 ——2017-09-17
虽然大清银币很有收藏的意义,也有很多收藏家爱好此钱币,但并不是所有的大清银币都能够有这样的价格。(如手里有大清银币的朋友们想了解具体行情或出手的,可以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