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和氏璧,大家肯定对它是耳熟能详,甚至都还记得小学时候的两篇课文《和氏献璧》和《完璧归赵》。但和氏璧是属于哪种宝石或玉石呢?考古界和珠宝界众说纷纭,谁也不服谁。
关于和氏璧的说法早来于《韩非子》,书中记载:春秋楚国人卞和经常在楚山中采石,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块石头,外表虽然普通,但他坚信里面一定有好玉。两次献给大王都不识,反倒被砍了双腿, 直到第三次大王派人剖开后发现是一块世间含有、价值连城的美玉。因是卞和发现献出的,所以就被命名为和氏璧。鉴宝咨询:一八七一五一一 一零四五 同。
另一个广为流传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啦。这时候玉还是卞和献的那块和氏璧,只是玉从楚国流传到了赵国。秦王听说这件事后,表明想用15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去见秦王,蔺相如看出了秦王想明抢和氏璧的阴谋,略施小计把和氏璧完整的送回了赵国。
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得出,和氏璧的三个特点:①产地,产自楚山(湖北省西部)。②原石和打磨成玉石后颜色及外观差别大。③价值高,而且可能是次发现这种玉石。
再后来,秦王嬴政灭掉赵国,据说得到了和氏璧,并用它制成玉玺,在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从此这一块璧便成了权力的象征——御玺。随后这块玉玺不断在王朝中流传,直到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所有御用之物(可能有和氏璧)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就神秘失踪了,至今也没被发现。
在古代,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以璧为佩饰主要自战国至汉代盛行。但秦王竟然能用扁平的配饰玉璧做成方块形的玉玺?所以秦王当时做玉玺用的应该不是卞和的和氏璧,和氏璧很可能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流失了。
那么和氏璧到底是哪种宝玉石呢,咱们一一来分析下:
①和田玉
很多人一听和氏璧就认为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和田玉,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和田玉公认的几乎只在新疆出产,没听过湖北省也有产。从产地这点来看可以否定和田玉。
②绿松石
绿松石在湖北省有产出,但绿松石作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是绿松石,那么见多识广的人应该能大体感知它的价值,不至于让卞和三献宝玉。而且,绿松石很难达到价值连城的价位。
③拉长石
拉长石是半透明的宝石,在某个特殊方向呈现蓝、绿、橙、红色或其它颜色变彩,以蓝色、黄绿色和红色为上品。湖北神农架地区曾发现拉长石,当地地貌特征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和氏璧有可能是拉长石。
④月光石
月光石和拉长石都属于长石家族,它静谧而浪漫,一般呈乳白色,半透明,透明当中闪耀着蓝色跳动的光芒,出现恍若月光的幽蓝或亮白的晕彩,这就是的“月光效应”,它也因此而得名。因为月光石如此美丽,也有人认为和氏璧是月光石。
⑤玛瑙
玛瑙也算是比较接近和氏璧的一种玉石了。,玛瑙原石是一块非常不起眼的石头,但切开后很漂亮;其次玛瑙的种类很多,有些纹理确实非常漂亮。和氏璧可能是一块很漂亮特殊的玛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