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象征意义
古人将“蜩”作为诸蝉的总称,并赋予它神秘的身世,如段成式的朽木化成说、崔豹的齐后化成说。盖因蝉之一物,在幼虫时期,需在黑暗潮湿的泥土中至少孕育三四年的时间,才终破土羽化,金蝉脱壳,一鸣惊人。由于蝉栖于高枝,孤高清绝,不食人间烟火,含气饮露,逍遥自在,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古人十分推崇,把蝉作为高洁的象征。蝉的这种特性与玉洁净不朽的品质相符合,因此玉蝉在古代颇为常见。
西周以来,人们相信玉有使尸身不腐的作用,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开始在逝者口中放置小件玉器。东晋葛洪《抱朴子》云:“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而放置于逝者口中的玉器就称之为玉琀,其中为常见的就是玉琀蝉。由于汉代盛行厚葬,因此这种风俗到汉代尤为流行,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其原因在于蝉的生活习性和汉代所提倡的君子思想及灵魂不灭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人们追求灵魂不灭、得道升天。此时,玉蝉的象征意义已与前代完全不同,作为九窍塞之一的玉蝉既有保护逝者灵魂不散的作用,又有脱胎升仙的喻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寄托着人死后蛰伏于地下精神不灭、生命往复,有朝一日像蝉一样破土而出、获得新生的愿望。
汉代玉蝉除少数配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因此汉代的玉蝉是有特色也具标志性的,造型简洁,线条干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所谓的“汉八刀”在玉蝉的制作上为典型,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特征鉴别
,两汉玉蝉多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雕成,用料讲究、形制古朴、质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用质地细腻看似像玉的石材来冒充玉料,简明有效的办法是用小刀在边缘处轻划一下,玉的硬度很高,一般的金属制品很难让其产生明显刻痕。若是传世玉蝉,经过长期与空气接触和人手的把玩,空气中的水分、人体的汗液等都会在玉蝉表面形成一层温润亮泽的包浆,如图1、图2所示两件玉蝉(上海博物馆藏)表面都有一层油蜡一般的反光,显得润泽古朴,这就是包浆,真正的包浆古朴浑厚,造假的包浆浅薄不浓厚。若是出土玉蝉,由于长期埋在地下,玉蝉表面受到有害物质侵害会出现整体或局部沁色,如图中所示,图1中玉蝉一翅边缘稍有沁色,图2玉蝉头腹部沁色,真正的沁色颜色自然均匀、带有旧气,而造假的沁色颜色较醒目、不自然。
第二,汉代玉蝉的美学意义不同以往,蝉的形象变为概括、抽象、简约。汉代玉蝉器型规整平正、雕工浑厚、优雅适度、变化较少,因此有一定鉴别标准。如图1、图2所示,两件玉蝉皆高额、凸眼、宽颈,纹饰分布稀疏明朗,蝉身用粗细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纹饰简单;蝉双目斜凸于两侧,中间呈八字形凸出;西汉早中期玉蝉一般为平头,中晚期以后呈圆形为多,蝉眼常凸于轮廓之外,图1到图2的两件玉蝉正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过渡;两汉玉蝉颈部皆有弧线数条;背脊弧度平整,双翼对称、长而窄,如肺叶状,挺劲见锋,有扎手的感觉;腹部微凸,可见阴刻线纹数条;尾作弧形渐收,数条横刻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表皮;汉代抛光技术,打磨平滑光亮;琢工讲究干净利索,整体形象大气,线条洗练、硬朗,雕琢有力。这种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的雕刻手法,应用在汉代玉蝉身上,寥寥数刀,神韵尽在,素有“汉八刀”之称,汉代玉蝉的这股神气,也是鉴别汉代八刀蝉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