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的工及工痕是一个不好谈明白的题目,因为谈明白工痕需要先搞清楚工具,很可惜老祖宗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化期制玉工具的记载,或者即使留下了我们还没出土和发现。关于红山文化的工具问题已经争论多年,到现在也还没有定论,作为我等民间草根,位卑言轻之徒谈论此话题,似乎有点不自量力,然心中有话不吐不快,网友可以批判扬弃之心态阅读,但凡得到点点些许认同,也倍感欣慰了。 关于红山文化的制玉工具观点无怪乎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红山文化处在新石器时期,那时工具还很落后,制玉水品还很落后,工具还很原始。原料一般来自捡拾的成料(籽料),还没有掌握开料的技术;制玉的工具大略是硬度比较高的石核、玛瑙、和硬度达到莫氏7度以上的黄玉,打磨工具主要是砂岩等,至于方法无怪乎是原始的敲打、钻磨、琢磨、刮擦、划刻、原始的管钻工法(老鹰的骨骼、竹管加解玉砂)、原始的实心钻功法(木棒加解玉砂)、原始的线裁法(麻绳、兽皮加解玉砂)等,制玉难度大,耗时费力,玉器图案简单纯朴,成品玉器朴拙有原始的美感。
另一种观点认为:红山文化时期古人已经掌握了的开料技术、有尺寸较大的片状轮式开料工具,甚至已经有了的管钻、的砣机等,利用砣具雕刻、抛磨,制玉工具,工艺,速度快捷,功法精妙,图案精美,朴素中显露智慧。
究竟何种观点正确呢?各位网友还是看完帖子自己选择吧!
本人观点:和落后的制玉工具同时存在,和原始的制玉方法和谐并生。
一般书本认为隋唐时期出现脚踏式砣机,杨伯达先生提出良渚时期出现原始的跽式砣机,商代已有铜砣具,战汉时期究竟有没有砣具还都没有定论,红山时期的砣具问题就更是个不解之谜了。
其实研究红山的制玉工具、制玉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学习的过程,锤炼自己的眼睛,找到这些玉器的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为鉴别玉器提供帮助。
对将来的艺术品市场,鉴宝张令强信心满满,近些年,社会收藏热情高涨,究竟该如何搞收藏,这是一个很大很深的课题,我有九字真言送给在座的藏友们,那就是:勤学习、慎交友、平常心。预言古玩艺术品市场将迎来春天。欢迎喜欢收藏的朋友关注国内藏品鉴定平台,促进藏友学习古玩鉴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