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毛笔古玩鉴定拍卖
说】12月10日上午,昆明闹市区街头车水马龙,而隐没在西安巷里的“张学成毛笔庄”却略显冷清。年过八旬的店主桂焕兰拿着牛骨制成的工具,在冷水里梳理着毛须。毛笔庄历经风雨飘摇,桂焕兰也成了昆明后一位能完成全道工序手制毛笔的制笔人。
毛笔庄藏身城中村 八旬老人坚守手工技艺
【解说】12月10日上午,昆明闹市区街头车水马龙,而隐没在西安巷里的“张学成毛笔庄”却略显冷清。年过八旬的店主桂焕兰拿着牛骨制成的工具,在冷水里梳理着毛须。毛笔庄历经风雨飘摇,桂焕兰也成了昆明后一位能完成全道工序手制毛笔的制笔人。
【解说】在小店墙上,用相框裱起的报纸,无声的诉说着笔庄历史:张学成毛笔庄者,创自清光、宣年间,属南派赣系,与吴兴“湖笔”同一祖源。自曾祖开基,绵延至今,几近。民国初,避兵乱,祖父西迁入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昆颇有名气。
【同期】张学成毛笔庄制笔人 桂焕兰
我们(笔庄)的历史,离现在来讲已经一百多年了。是我家老祖宗张学成的招牌,在我手上,从我老公公到我儿子已经第四代了,都在做着。
【解说】店铺一角的柜子里,大大小小的青花瓷罐装着不同型号的毛笔。据介绍,一款好的毛笔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做笔时四大工序、108道小工序都马虎不得。按照工序,笔庄现在每月能出400只毛笔,而且每天工作8小时。桂焕兰的大儿子张瑛虽因工弄伤手指,但他依然在店里帮忙刻字。
【同期】张学成毛笔庄传承人 张瑛
这个(做毛笔),说小了是技能的传承,宏大点来讲就是文化的(传承)。因为书法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这个书法就离不开笔,文房四宝笔是的。所以也不是谈多大的目标,目前就是把自己本分的东西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