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艺庚文化可以鉴定霁蓝釉吗
霁蓝釉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霁蓝釉与霁红釉一样,属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清代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除有一定实用性外,还有装饰作用,便器物趋于平衡协调,同时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时代特征鲜明,有象耳、鸠耳、螭耳,戟耳、如意耳、夔龙耳、铺方耳、牺耳、贯耳、蝙蝠耳等。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影响了乾隆时期以后各朝的器物。象与“吉祥”的“祥”谐音,是国运昌盛的吉祥之兆,民间传说太平盛世出白象。象寓有“太平有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