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明代瓷器的款识

  • 图片0
1/1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纪年。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纪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
  明清的纪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纪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大明永乐年制”、“永乐年制”从未有楷书款,若有则是假款。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宇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庆、道光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识的规律性。

广州欧亚寰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明代瓷器的款识”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瓷器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陶瓷古玩>特殊陶瓷类古>明代瓷器的款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