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重陶瓷上的绿釉难得一见,绿釉实为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复原中出现绿色。我国汉代时用铜作着色剂,烧制铅绿釉陶成品。唐、宋、元期间的孔雀绿釉商品为陶胎,明、清期间的为瓷胎,都是以铜作为着色剂,归于铜绿釉。
前期孔雀绿釉瓷器的制造,是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因而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后期是先在高温中烧成涩胎或白釉瓷,再在其上施孔雀绿釉后,入窑二次低温烧成,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出现纷歧样程度的细微开片,受到日久风化、土壤侵蚀,会出现成片成块部分掉落景象。到了清代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成品,因为窑温进步,胎釉联系严密,在放大镜下仍可看到密集细微的开片景象,也是“清三代” 孔雀绿釉瓷的区分特征之一。
明清今后,各地出产的青花瓷既有本地区特征,也有相互影响。胎釉、用料、制造技术、烧造方法等都有所区别,但外型、装修手法、图画题材内容等总体时代特征仍是基本共同的。在装修个性方面,主要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在区分窑口产地时,还要注意到各个窑口之间相互借鉴、影响、仿照及其传承联系。
文物鉴定的鼎力支持,国内外客户的雄厚实力确保。
聚全球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全国藏家宝物。
媒体宣扬和网络展拍联系,创造全面立体的宣扬阵型。
建立业界规划较大特征显着的拍卖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买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