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之前的康熙时期,瓷器的器形往往非常敦厚古拙,有浑厚敦实之感。雍正之后的乾隆时期,瓷器器形往往新奇有趣,风格华丽,但敦厚不如康熙时期的瓷器,秀美不及雍正时期的瓷器。雍正年间,瓷器器形的主流是胎薄体轻,工美妩媚。甚至连各类常见的生活用瓷的大小也有小巧的特征。当时的器形品类众多,单说瓷瓶就有抱月瓶、梅瓶、软棒槌瓶、赏瓶、葫芦瓶、天球瓶、橄榄瓶、弦纹瓶、云耳瓶、观音瓶等等。无论是瓷瓶、瓷碗还是壶、樽、罐乃至文房用具等,均是器态优美秀巧玲珑。
这些瓷器大多古而有之,但雍正时期的瓷器,器形往往胎薄体轻,整体隽秀尔雅、小巧玲珑。这些瓷器形体比例协调观感柔和,被称为“曲线美”。雍正瓷器的外观线条美到什么程度呢?有人这样形容雍正时期的瓷器器形“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并且,雍正时期的瓷器器形通常都富于规律性和韵律感,具有几何形态的审美趣味。例如流行于雍正时期的折腰碗、菊瓣盘等,都非常符合现代的美学构成规律。此中趣味与我们如今的现代主义审美不谋而合。
纹饰主要是指彩瓷上的瓷面装饰(当然单色釉上也存在朴素的暗纹)。雍正时期的瓷面装饰以绘画为主流,兼之以刻、印、划、堆塑和镂雕等工艺。受到“没骨画法”的影响,当时的瓷面图样风格清妍娟秀,气韵具足,设色相比康熙时期也更为淡雅秀丽,运笔勾勒相对比较细密,甚至连人物的体态也画的略显清瘦修长。当然,雍正时期的纹饰也有很多沿袭了康熙时期,例如龙凤图案、竹木题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