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宋的灭亡,官窑艺术从此消失于世界。它只存在了150多年。如今,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全数在内,成品总数不足三位数。
北宋官窑址至今未被考古发现。幸好,还有南宋官窑址。
根据史载,南宋官窑的窑址有两座,一座是在宋南渡后,依照北宋制度,在修内司(宫殿修缮机构)重建的“内窑”,一座是在城南郊坛下设立的新窑。随着元末张士诚重筑杭州城,凤凰山被截于城外,南宋大内从此湮没在荒烟迷草之间,窑址之说扑朔迷离。
19世纪20年代,杭州城南乌龟山下,出土了很多官窑瓷片和窑具。1930年,“郊坛下别立新窑”这句史载,得到了印证:窑址三面环山,东北距两公里,西面紧邻八卦田。郊坛、八卦田都曾是。1956年、1985年,浙江省考古部门对窑址进行了两度考古发掘,发掘出了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长达40米的龙窑1座。当时出土瓷片3万余片,历来描述官窑瓷器的特点是“薄胎厚釉”,考古报告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南宋官窑博物馆,就在此遗址上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