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质银元:这种银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元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制造出来的,因为铜质坚硬造成图案粗糙模糊,虽然外表镀银,但一磨擦,即现出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比真银元尖亮,并伴有哨声。
铅质银元:是以铅充银、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图案与真银元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敲击出来的声音比较厚实,发闷,阴沉而带嗒音,用火烤热,随之变形,铅即流出。
私制银元:这种银元是私人制造的,材质为银,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琼版银元,品种有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等,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总的来说,这种私制银元也是旧银元的一种。
改版银元:这种银元一般无法用肉眼鉴别,不论敲声或测试银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浆均是旧制,这种造假的方法很逼真,是把真银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的品传世银元,牟取暴利。这种改版银元的辨别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迹。
其他方法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当然真正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市场上发现的批量伪造银元,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有的仿照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图案,其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类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径比正常银元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质量总在20克上下。还有少数的是用铜、铅、锡等金属铸造的假银元,外表镀银,其特点为铜质铸造的假银元版图粗糙,音尖短而量轻,磨掉表面银色多呈现微黄,质量为21克左右;用锡、铝铸造的假银元,则图案模糊,质软无弹力,声音低沉。将银色磨去,锡质的为青灰色;铝质的为青黑色,质量均在20克左右。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摩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银币可判定为假币。
我们要知道一个银元价值的高低和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就是它的品相,品相是银元的第二生命,一块好品相的银元和差品相的银元它的价值也是天壤之别的,所以注意保存银元很重要,千万不要有磕碰和划痕。其次,就是银元的包浆,包浆会对银元加分和减分,那么什么样的包浆才能对我们喜爱的银元加分呢?一定要记住就是老包浆,自然形成的包浆,千万不要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后就是银元的原始压力感,也是是铸币的时候开的那一批,字口清晰,全部深打,这样的银元还是有加分的。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它的边齿形状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直齿和橄榄齿两种。直齿的边缘通常没有弧度,齿的侧面横切图看起来像是标准的矩形,通常齿槽是平的,而且很浅,这种齿可以根据齿槽和齿轮的宽度对比分为宽齿、窄齿、均匀直齿等不同类别,其中还偶尔会出现非常特殊的齿中齿,齿槽不是平面的,中间会形成细齿,与普通的齿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