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各流派的气功大师一致认为,人身有“精、气、神”三宝,“气”的使用尤为,而玉石是蓄“气”充沛的物质。
政治功能
1)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氏族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许多精制的玉器,如良渚文化。
2)商周时代,上述现象更加普遍。如二里头文化中的"柄形饰"只出现在大型墓葬中。
3)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
4)秦以前,"九鼎"象征君权;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秦始皇制成一枚传国玺,以后各代帝王认为得了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乾隆皇帝厘定的25枚宝玺,绝大多数为玉制。
5)汉以后各代规定,达到某一等级的人才能有资格得到什么形制的玉玺。
6)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
玉器文物鉴别作伪
(一) 古玉改作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玉大件,器形完整的很少,于是作伪者按原来器物的造型及纹饰改成零星小件,或对残器进行补整,对容易暴露作伪之处的斧凿之痕进行染色、褪光。
(二) 古玉后雕
指利用未成器形或器形不规整、雕琢不精的古玉进行加工。将素面的或一面有纹饰一面素面的古玉器, 重新切磋,雕冢纹饰。素面的玉斧、玉圭、玉璧、玉璜乃至玉琮等古玉器是被较多选用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