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各流派的气功大师一致认为,人身有“精、气、神”三宝,“气”的使用尤为,而玉石是蓄“气”充沛的物质。
政治功能
1)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氏族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许多精制的玉器,如良渚文化。
2)商周时代,上述现象更加普遍。如二里头文化中的"柄形饰"只出现在大型墓葬中。
3)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
4)秦以前,"九鼎"象征君权;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秦始皇制成一枚传国玺,以后各代帝王认为得了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乾隆皇帝厘定的25枚宝玺,绝大多数为玉制。
5)汉以后各代规定,达到某一等级的人才能有资格得到什么形制的玉玺。
6)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
玉器辨别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甲使劲刮一下,如果能刮下一点白色的皮,就不是白玉。
鉴定方法
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鉴别:
,当你在眼花缭乱的玉器摊上挑选玉器而无法分辨真假时,可以就地取材,将一滴水滴在玉器上。如果水滴成露珠状久不散开,就证明是真玉;如果水滴一下子就消失掉,那么就说明是次品或者假货。
第二,感知。挑选玉器时,可以用手来回触摸,如果感觉到一种冰凉润滑感,则有可能是真玉,因为真玉具备这一秉性。
第三,把所看中的玉器拿起,朝向光明处看,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说明是真玉。
第四,如果玉器商贩允许,可以用舌尖舐。真玉有涩感,假玉没有这一秉性。
第五,如果你在非正规玉器市场上挑选玉器,好是带上放大镜。因为用放大镜可以分辨出玉器的好劣。一般情况下,把玉器放在放大镜下看,如果是真玉,少裂痕或者无裂痕的为好玉。如果裂痕很多或者很大,则证明是劣货。
生活常识鉴定方法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玉,有裂痕者为次之。 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收藏要点
一 要懂货
三个层面:真假辨别、质量评价、市场价格
二 看工艺
工艺:工艺表现艺术之美。玉不琢,不成器。诗经上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工艺的目的:一是去除杂质瑕疵、遮绺避裂;二是巧用色、种、瑕疵等;三是通过工艺表达人们的文化思想和美感,使饰品成为一件艺术品。
工艺优劣的评价:主要从外形、图案创新、题材特有蕴义、雕琢精细、俏色种、抛光等六个方面
三 观特性和卖点
四 解市场及走势
五 品艺术:、精美、、饰品。
六 藏系列化、化、有针对性。
七 遇珍品:勿失良机,果断下手。
保存方法
1、勿与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时肉眼虽看不出裂纹,但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损坏,产生了暗裂纹,天长日久就会显露出来,大大损害其性和收藏价值。
2、尽可能避免沾染灰尘、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
3.玉石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好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碰伤。
4、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或人体汗液接触。因为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来的鲜艳色度。尤其是白玉-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带之后要用柔弱的布擦净。
5、勿置阳光长期直射。玉器阳光暴晒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玉器雕刻鉴别收藏
玉器上的纹饰多种多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了解这些纹饰及其使用,对鉴别玉器及提高收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折线纹:阴刻直线,折回,主要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重环纹:以两条阴线琢出环纹,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对角方格纹:以双阴线琢刻方格,相邻两格对角线相连,等距连续排列,主要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双连弦纹:以单阴线琢刻的人字形连弧短线,饰于龙身及首角上。
三角纹:以阴线琢刻出三角,多见于龙身,玉璜及器物柄部。
兽角纹:主要是龙角、牛角和羊角三种。
臣字眼:似古文“臣”字,故名。饰于鸟兽之眼,动物装饰中常见。
蘑菇形角:先秦玉器的龙纹,龙角有一圆球状装饰,似未开的蘑菇,故名。
兽面纹:玉器上的兽面纹有龙、牛、羊等,也有未知的动物、纹饰多采用阴刻线或挤压法琢出的直线及折线构成。
螭纹: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卷尾,螭屈,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的玉器上,至宋代头部结构变化,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明清仍见有。
龙纹:龙纹是历代玉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早见于红山文化。一般为蛇身,或素身,或饰有鳞纹,有的有足,有的无足。
鸟纹:一般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鸟尾有孔雀尾或卷草式,眼部表现有臣子形、三角眼及单凤眼等。
云纹:玉器上的云纹形式很多,有单岐云,由云头、云尾两部分组成;有双岐云,云头部分分叉;有三岐云,云头部分分为三朵小卷云;还有灵芝云等。
谷纹:为圆形凸起的小谷粒,有的呈螺旋状,是历代玉器的主要辅纹之一。
那么如何鉴别真假玉器呢?
,要了解玉器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材质特征。其次,需要观察玉器的颜色、纹路、透明度等特征,用手感觉重量、光滑程度、温度等,借助的鉴别工具如紫外线光、显微镜等工具进行鉴别。
玉器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品,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兴隆洼文化、新乐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古代玉器之所以流传如此久远,除因其质坚色美的自然属性外,更重要的是长期来儒家以其传统观念“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以至使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伦理及宗教各个领域,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为此,“玉器”在中国古代人文学科中居有重要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