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中外的。
从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元明清时期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瓷器。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造型上以陈设器价值,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陈设器、文房用具、冥器、日用器。装饰上目前以彩装饰价值(如雍正时期珐琅彩),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图案上以人物图案价值,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山水图案、吉祥图案等。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古代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如何鉴赏瓷器几个特征要注意 咨询威信GDPM588
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甚至有一些价值,所以对一些不法分子来说,从瓷器取暴利的机会非常大,丙而仿制的古瓷器、的膺品特别多。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鉴别手段,辨别真伪,区分优劣,好能笋临叮朝代,这些都是瓷器收藏爱好者的知识。而且,作为一名鉴赏家,如有真才实学,可谓怀揣金碗,前途光明一片 有一名年轻人,因对瓷器兴趣浓厚,毅然砸了铁饭碗,在瓷器世界摸爬滚打,对古瓷的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说,他蒙住双眼,只用手一掂轻重,基本上就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瓷器;敲敲器口,看看彩纹,摸摸釉面,就能判断出大概的价钱,八九不离十。这门绝技使他声名远播,连香港同行都来登门请教,财源广进自不用说。当然,作为一般的收藏者,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如此境界,但基本的鉴别技巧还是的。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审美标准,因此其生产的瓷器也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一般来说,年代越早的瓷器越是古朴,年代近的瓷器则更为花哨,而且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瓷坯会越来越薄,重量会越来越轻,造型则越来越美。看瓷器的外表,还有几个特征:永乐年间制作的瓷器的底部大多是外凸内凹,底圈的边比较宽,这和当时制作的瓷坯有关;明朝中期的瓷器上下接触处(腹中部》有明显的接痕,眼看手摸都感觉得到;清代以后,制瓷技术大大发展,采用了旋削对接方法,消除了这条接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没有这条线来断定是清代初期还是清代后期的作品,以及分辨真伪品。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以明清两代的青花为例,永乐、宣德青花用的是进口的青料,色泽浓翠,自然晕散而有黑疵铁斑。成化青料主要采用乐平的平等青,成色典雅素静,清丽明快。嘉靖、万历青料几乎都采用回青料,成色浓艳,蓝中略泛紫色。清代康熙青料基本上使用料,成色鲜蓝青翠,明艳净丽,层次分明,甚至在一笔中分出深浅浓淡的笔韵,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誉。而雍正的青花以仿永、宣浓翠晕散为主,由于采用国产青料,青花的晕散和黑斑只能用笔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在元代之前,瓷器上很少有落款年份的字样,从明始,特别是官窑制作出来的瓷器很时兴落年款,因此是哪一朝代制造的,就可以一目了然。不同时代,落款的方法、笔法,甚至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明代宜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而不是固定在器底,因此有宜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而且,在清朝时一般用某一朝代年制的字样,而不是某一朝代年造,因此在瓷器上多加观察,是非常的必要。
磁州窑瓷器价格尚在低谷
近十年来,纽约、伦敦、香港拍卖市场上每年磁州窑瓷器上拍的数量相当有限,成交价超过5万元币的通常30件之下,有的年度甚至低于10件,可见其流通量并不大。近十年来,纽约、伦敦、香港拍卖市场上每年磁州窑瓷器上拍的数量相当有限,成交价超过5万元币的通常30件之下,有的年度甚至低于10件,可见其流通量并不大。内地市场受文物法规的保护,宋代至元代的磁州窑瓷上拍不多,仅嘉德多年来有少量拍品上拍。从这十年几大市场的成交情况看,磁州窑瓷器的成交品主要以宋、金、元时期的器物为主,成交价超过百万元币的多出自宋代,明清制品稀见,成交价普遍较低。成交品器型丰富,涉及梅瓶、瓜棱瓶、花觚、玉壶春瓶、卵形瓶、双系罐、四系罐、大罐、各式枕、行炉、盖盒、雕像、各式盘和碗、钵等等,琢器的价格明显圆器。其市场行情具有代表性的器型有梅瓶、花觚、瓷枕等几类。各式梅瓶宋、金时期是磁州观台窑生产的兴盛期,以其特有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拍场上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磁州窑瓷器以上是宋代制品,且以琢器为主流,行情表现的是各式梅瓶、花觚、瓷枕、大罐等。市场上被广泛认知的是一件北宋时期的刻花褐彩梅瓶,高27厘米,2000年6月7日在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以50.5万英镑拍出,创造了当时磁州窑瓷器的高成交价。至2004年11月1日香港佳士得传珍专场再拍时,此瓶估价已涨到了1000万至1500万港币,结果不负众望,拍出了1350.375万港币(约合1444.9万元),至今仍保持着磁州窑瓷器的拍卖高纪录。这件梅瓶的装饰风格树一帜,风格类似定窑制品,如博物馆所藏的定窑紫釉梅瓶。日本大坂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有一件造型、纹饰类似的梅瓶。这件梅瓶应出自北宋观台窑,在观台窑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过一件深褐色的刻花梅瓶,梅瓶的颈、口与此件相似,也接近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所藏的白地褐剔花缠枝牡丹纹矮腹瓶。梅瓶是磁州窑的经典器型,变化多样,装饰风格丰富多彩,白釉、白釉褐彩、白釉黑花、绿釉、黑釉等品种均有,装饰技法有绘画、刻、划、剔等多种。完整器在拍场上的价格不低,2001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估价7000至1万英镑的北宋磁州窑梅瓶以376万英镑成交,高31.8厘米,梅瓶小口细颈,造型丰硕,通体施褐釉,肩、足刻覆仰呼应的莲瓣纹,腹部刻绘饱满的缠枝牡丹纹。同场中还以3965万英镑拍出的北宋白釉刻花梅瓶,高29春拍再以605万英镑拍出一件同时期风格类似的刻花牡丹纹梅瓶,高31.3厘米,可见这类梅瓶的价格目前已经逼近百万元。珍珠地装饰的手法还在宋至元代的瓷枕、瓶、罐、行炉等器物上出现,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我国各地的博物馆中收藏有不少标准器物,但是存于私人收藏者手中的传世完整器并不多见。珍珠地纹饰出现在器物上早见于唐代的金银器,应是由西亚传入,由出土实物来看,唐代密县窑烧制的瓷器已经开始运用此种技法,通常以管状的竹木或金属工具在施好白色护胎粉的坯体上戳印而成。2009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一件WalterHochstader旧藏的北宋珍珠地缠枝花卉纹瓶,仅以2875万美元拍出。由此也可以看出,市场中还是有很多收藏者、行家对磁州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不甚了了。绿釉梅瓶的价格也不低,2009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一件高仅19.8厘米的北宋绿釉彩绘小梅瓶成交价已达745万美元。
古陶瓷修复有三种: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商品修复。
商品修复可上诉到清中期,宫里太监把破损的偷拿出宫,修好了卖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虫胶,糯米汤等等,渐渐的就有了这种行业。清末,古陶瓷修复技艺已在社会上初步形成,当时主要用虫胶、树胶和鱼胶作为黏合剂,也有采用锯钉的办法,走街串巷来修补民间一些残破瓷器。开埠后,这里更是古董商,古陶瓷极易破损的特性催生了一批修复人才,饶鸿发算是这项技艺的鼻祖。
解放前后又提高了一步,材料有漆片,醇酸瓷漆,硝基瓷漆,丙希酸热固漆,前几年上海博物馆研发了仿釉树脂,把商品修复又提高了一步,全国以商品修复古瓷为职业的也就十人左右,所用的方法大同小异,只是所用材料的不同。
修复顺序
一、清洗
二、粘接
三、打底---补配缺,打磨
四、做底色
五、做釉下彩
六、仿釉
七、做釉上彩
八、做旧。
古代各名窑瓷器釉色特点只有在长期修复工作中探不外乎有单一色彩的釉、窑变釉、唐三彩釉、冰裂纹釉、桔皮釉等釉色品种。陶瓷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长期侵蚀,器物表面会呈现出一些自然形成的旧貌,如明清瓷器,大部分只是由于“火气”的消减使器表光泽变得温润;而年代远的陶瓷器表面往往是绣蚀斑斑,器表和胎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风化、剥釉、破碎和酥解等现象.修复时要注意保护其旧貌特征,修复其损坏部位,使其与整个器物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