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示设计的色彩情感构成
导示设计的色彩情感构成
英国心理学家格列高里以为“颜色知觉对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色彩是人们视觉过程中为活跃的元素,在视觉设计中,色彩还是形成系统性和识别性的重要方法。人们在长期使用色彩的过程中,色彩的联想往往被社会所固有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人们对色彩的视觉反映特别敏感,就视觉感应而言,色彩优于图形符号的传达,此外,色彩还具有视觉情感特征,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不同的颜色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导示设计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它们己经成为了不同种别导示符号的专有色彩。这几种颜色是根据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知和视觉经验的判定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将人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综合考量后得到的结果。科学实验证实,红、黄、蓝作为三种原色对人们视觉的刺激程度要其他混合色,而绿色是蓝色与黄色相混合得到的,对人的视觉刺激较小,绿色被大量使用是考虑到其在视觉上具有舒适的柔和感,它是有利于眼睛适应和休息的颜色。绿色易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色彩,所以显得生机盎然。
在追求个性化的导示色彩设计中,应该留意到,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由于社会政治状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喜爱和忌讳均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的不同,在导示设计的色彩因素中也都要加以充分的考虑。
传统的铜字招牌的制作加工方法
加工铜字招牌所需的工具材料为铁剪刀、木墩、大小木锤、鸭嘴铁锤、钢錾、抛光机、长形工作台、锡焊膏、焊锡、防氧化光亮剂。
工艺流程:复制字样—下料成型—焊接整形—抛光罩光—安装。
1、复制字样
在承接铜字加工时,客户选送的串或代客户书写的字样经常需要放大或缩小。其方法有复印机放大缩小,如果图形文字超过复印机有效复印面积,可以用一个铁桶(直 径约20-30cm),内底上装上一盏200W灯泡,把原稿的毛笔小字(若原稿字过大可用复印机缩小)用玻璃夹起来,在铁桶的光口处固定,然后投影放大在 墙上,用图钉在墙上钉上白纸,把所投影放大的字的影子用铅笔描在纸上,再将放大的或缩小好的字样剪下待用。
2、下料成型
将剪好的字样用胶水粘在铜皮上然后用铁皮剪刀或剪板机按字样进行裁剪下料,在弯度较小的地方先要用钻在交接处钻孔,然后用剪刀或钢錾下料,下好的料边锉平,切忌有锯齿痕迹。锤敲成型,要了解字的结构,计划好字的成型先后步骤,切忌盲目敲锤。
敲锤成型规律:
掌握好字的大结构,因字的大结构的 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字的效果,在敲打大结构时又要先敲打弯度较小的部位,然后再敲大结构;
先敲打字凸起的高部位,再沿字的走势从中间往两边敲打。 大结构要在背面敲打,小结构如字的弯处要在字正面修整。敲打时锤面与字要保持垂直,力度要均衡,木锤大小可灵活运用,敲成的字要求表面锤印要少或无锤印, 且字体凸起高度一致、无变形、背面较平整。
标识标牌的材料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与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也为建筑环境标识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设计师在选材方面提供了大的空间。材料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及理念,也对标识的施工结构、经济预算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作为构成各种实体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作用于视觉的形成、实体的美感、实体的结构及视觉心理的产生。
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
1、视觉表现原则
标识设计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与信息传播,所以选材上要考虑视觉效果及表现理念。例如要表现传统文化和自然淳朴的风格,就要考虑用木料、石材等一些容易表现风格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个性新颖、特,可以考虑用亚克力板、玻璃钢、铝塑板、PVC板、阳光板、弗龙板等。
2、施工结构的合理性
在考虑视觉效果后施工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材料视觉效果很好,却很难加工实施,结构复杂,材料性能比较模糊,这类材料建议不要使用。在不能确定其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承受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坚决不能施工,以免留下安全隐患和后续维修的麻烦。
3、使用期限的考虑
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有些标识只是在某一较短的时间段使用,有些却要长期使用,这时就需考虑标识的寿命。临时性标识由于使用时间短,普通材料基本都能满足,只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和使用成本就可以;长期性标识选材时就要注意使用的寿命,选材不当不仅会对客户造成损失,也对以后的售后维修带来麻烦。
4、使用场地的选择
标识的使用场地根据建筑环境,分为室内和户外两种。由于在户外使用时要经受太阳光照射,还有风吹雨淋,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选材和工艺;其次,不同的地理位置会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湿度、降水量、温差、气压等都是影响标识正常使用的因素,在设计时也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