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I在1997年完成开发,并在1998年正式推出,它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对复杂仪器系统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开放式工业标准。如今,PXI标准由PXI系统联盟(PXI Systems Alliance,PXISA)所管理。该联盟由60多家公司组成,共同推广PXI标准,确保PXI的互换性,并维护PXI规范。
简单来说,PXI是以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及CompactPCI为基础再加上一些PXI特有的信号组合而成的一个架构。PXI继承了PCI的电气信号,使得PXI拥有如PCI bus的传输数据的能力,因此能够有高达132Mbyte/s到528Mbyte/s的传输性能,在软件上是完全兼容的。另一方面,PXI采用和CompactPCI一样的机械外型结构,因此也能同样享有高密度、坚固外壳及连接器的特性
一个PXI系统由几项组件所组成,包含了一个机箱、一个PXI背板(backplane)、系统控制器(System controller module)以及数个外设模块(Peripheral modules)。在此以一个高度为3U的八槽PXI系统为例。系统控制器,也就是CPU模块,位于机箱的左边槽,其左方预留了三个扩充槽位给系统控制器使用,以便插入因功能复杂而体积较大的系统卡。由第二槽开始至第八槽称为外设槽,可以让用户依照本身的需求而插上不同的仪器模块。其中第二槽又可称为星形触发控制器槽(Star Trigger Controller Slot),其特殊的功能将于后面的文章中说明。
PCIe第1版规定每通道的基准速率为2.5Gb/s(解码后2.0Gb/s),随后的升级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增加了通道的数量从而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带宽。同时提供了对用户透明的降速机制以应对高速设备与下游低速设备(因规范版本或通道数量不同)相连接的情况。
数据连接速率依赖于机箱、机箱插槽以及模块,通常数据传输速率越高相应的实现成本也越高。除了这些,用户实际上并不需了解PCIe接口上数据管理的过程。
系统为树状结构,一个单一的PCIe连接在此结构下扩展为多个连接,并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多下级连接。处于主干的分支(源于根复合体,Root Complex)的连接需要较大的带宽以支持更多下游设备的数据流。
与PCI类似,所有信号流均需出入于根复合体,实际速率同时取决于PCIe接口和控制器处理所有数据和驱动程序的能力。在PXI规范中添加了PCIe而称为PXIe。与PXI和PCI的关系相同,PXIe规范中也包含了测试测量领域所需要的各种扩展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