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峰值因数peakfactor
周期量的峰值对方均根值之比。
注:术语"尖峰因数"(crestfactor)与此同义。
一般**峰值因数的负载是台式个人计算机,峰值因数约为2.7。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电流峰值因数约为2.3左右。正弦电流的峰值因数则是1.4。所以一般UPS都把能带非线性负载的峰值因数定为3,完满足负载的需要。特别是大型的UPS的峰值因数为3,更没有问题。只有极个别的小型UPS把峰值因数定为5。
对于峰值因数的的认识,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有人认为,峰值因数是指负载启动时的启动冲击电流的倍数,按这个数据来要求UPS的峰值因数,这就不对了。
UPS所带的负载大多是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又多是非线性负载。因此,UPS能否带非线性负载,能带多少非线性负载,带了非线性负载又会造成什么影响等,这些问题是制造厂/供应商所关心的问题,更是广大用户所关心的问题。但是非线性负载五花八门,总得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因此,IEC标准中便制定了一个基准非线性负载(Referencenon-linearload),做为标准性的附录列入自己的标准中。在我们这个国标中也在附录E中给出了这个基准非线性负载电路,如下图:
设计复杂性。简单的设计往往是不太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和立的故障,但他们可能还缺乏一些您更愿意在UPS系统中看到的功能。例如,在线互动式UPS系统中的开关,是潜在的故障点,在双转换设计中,就不存在这个故障点。此外,复杂的设计与简单的设计相比,可能需要更多的维护(或简单地说,就是维修成本较高)。
模块化。如果您预期您的IT需求会增长,那么应该考虑模块化的方法。“购买”,购买比你现在需要的更多的设备,将花费你更多的资本支出、存储空间和潜在的运行费用。模块化方法允许你在需要时,添加基础设施,避免需求增长后,以前的设施变成废物。
4、充电电压。由于UPS电池属于备用工作方式,市电正常情况下处于充电状态,只有停电时才会放电。为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UPS的充电器一般采用恒压限流的方式控制,电池充满后即转为浮充状态,每节浮充电压设置为13.6V左右。如果充电电压过高就会使电池过充电,反之会使电池充电不足。充电电压异常可能是由电池配置错误引起,或因充电器故障造成。因此,在安装电池时,一定要注意电池的规格和数量的正确性,不同规格、不同批号的电池不要混用。外加充电器不要使用劣质充电器,而且安装时要考虑散热问题。目前,为进一步提高电池寿命,的UPS都采用一种ABM(AdvancedBatteryManagement)三阶段智能化电池管理方案,即充电分成初始化充电、浮充电和休息三个阶段:**阶段是恒流均衡充电,将电池容量充到90%;**阶段是浮充充电,将电池容量充到100%,然后停止充电;第三阶段是自然放电,在这个阶段里,电池利用自身的漏电流放电,一直到规定的电压下限,然后再重复上述的三个阶段。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前那种充满电后,仍使电池处于一天24h的浮充状态,因此延长了电池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