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旭力机械有限公司生成的各种规格的高低压胶管总成,胶管执行标准,压力参数标于管体,一目了然,使用更加放心;高压接头用碳素钢一次加工而成,质量可靠,表面光滑,镀锌美观。关键扣压工序采用进口设备,链接紧密,扣压外形美观。
如果您对高压胶管总成的选型无所适从,可联系泰安旭力机械有限公司,会有技术人员为您详细解答,帮助您确定具体型号。
高低压胶管总成的选型技巧
影响高低压胶管总成使用情况的因素很多,只有按照工况正确选用胶管及接头,才能使用胶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些因素有:
1、高低压胶管总成的内径
胶管总成的内径选择要适当,管径过小会加大管路内介质的流速,使系统发热,降低液压系统容积效率,而且会加重液压系统的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降低液压元件寿命,若胶管采用管夹固定或胶管穿过钢板等间隔物时,也要注意胶管的外径尺寸。管径过大,则会增加成本,并且在狭小空间增加装配难度。
2、高低压胶管总成的钢丝层数
高低压胶管总成的钢丝层数决定高低压胶管总成的耐压能力。所以,高低压胶管总成的钢丝层数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压力进行选择。
一般高低压胶管总成的动态压力是指胶管在连续工作时允许的高压力。按照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液压胶管的安全系数,一般推荐的工作压力通常为胶管低爆破压力值的四分之一。
胶管的选择是根据液压系统设计的高压力值来确定的。由于液压系统的压力值通常是动态的,有时会出现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峰值会大大系统的高压力值。但系统上一般都有溢流阀,故冲击压力不会严重影响 胶管的疲劳寿命。对于冲击压力特别频繁的液压系统,建议选用特别耐脉动冲击的胶管产品。
而液压系统的吸油和回油胶管,一般选择一层钢丝的即可。
3、高低压胶管总成的接头形式
高低压胶管总成的接头有多种型式可供选择,按密封形式分,有H型接头密封(24°锥加O型圈密封型式))、Q型接头、法兰接头、A型接头、C型接头、D型接头;按螺纹规格,有公制螺纹接头,英管螺纹接头、美制螺纹接头,还可以根据装配情况选择直通接头、90°弯头、45°弯头等。
4、高低压胶管总成的工作温度
高低压胶管总成,可在工作温度-40℃至+100℃条件下使用。 如果工作环境温度超过这一范围,将会严重影响到胶管的寿命,其承受压能力也会大大降低。若能在常规工作温度下使用,则能延长高压胶管总成的寿命。
5、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建议采用不同发的软管护套,以增加耐磨、防辐射、阻燃性能,如编织护套。
6、化学相容性
高低压胶管总成,耐油、耐水。但若使用特殊的液压介质,用户应确保所选用的胶管总成其胶管内、外层,接头及O型密封圈与介质相容。
高压胶管分类
1、一、二层钢丝编织胶管
高压液压系统,适用于矿物油类液压油,乙二醇类液压介质及油水乳化液。
温度范围:-40℃~+100℃
2、四层钢丝缠绕胶管
高压液压系统,适用于矿物油类液压油,乙二醇类液压介质及油水乳化液,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系统。
温度范围:-40℃~+100℃
3、六层钢丝缠绕压胶管
压液压系统,适用于矿物油类液压油,乙二醇类液压介质及油水乳化液。
温度范围:-40℃~+100℃
免剥胶扣压接头:是指在胶管总成加工时,不用剥外胶即可扣压的胶管接头,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因为不用剥胶,可以避免钢丝增强层的 H锈蚀。
2、在扣压过程中,外胶层可以对钢丝增强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可以避免扣压不到位或扣压过量引起的胶管早期故障。
4、软管接头套筒的齿可以直接作用在钢丝增强层,扣压质量更加可靠。
5、扣压后外观美观。
当然有优点就有缺点,它大的缺点就是价格高,所以一般应用在产品上。
高压胶管总成的使用注意事项
1、软管的弯曲半径
软管的弯曲半径:指在其标定的大工作压力下,连续工作时允许的小弯曲工作半径。
软管弯曲转配时,实际小弯曲半径要大于软管允许的小弯曲工作半径,软管与软管接头过渡连接处的直线长度应等于或大于软管外径的1.5倍。
2、软管在装配后的自然状态下,不得有扭曲等现象存在。
扭曲有可能造成工作过程中软管接头的松动或软管的爆裂。
3、软管在装配后的自然状态下,不得有挤压和尖锐的摩擦存在。
4、软管在装配后的自然状态下,不得有扭曲拉伸等现象存在。
软管的长度在压力作用下会有-4%~+2%的变化幅度,所以拉伸装配会使胶管总成承受附加作用力,寿命降低。
软管连接时应预留出合适的长度,以便使得其弯曲部分有比较大的弯曲半径,在运动时也有较大的弯曲半径。
5、选择合适的过渡接头连接胶管总成,可避免较小的弯曲半径,避免软管接头过渡处弯折过渡,还可使软管的弯曲平面与运动方向在同一平面内,防止软管扭曲装配。。
6、在软管的不同弯曲转换处,合理使用胶管管夹,可管路排布的稳定性,可以避免胶管扭曲,可避免胶管与设备表面接触而被磨损。但不可牺牲胶管在压力和运动下的自由活动性。
7、尽量避免胶管直接接触其他物体以减少摩擦,如无法避免,可在胶管外套耐磨护套,防止反复的相对运动对胶管造成的摩擦。
8、远离高温部件,在高温环境中采取隔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