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标准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其内容有十章五十七条,包括从产前(如种子品质标准化)、产中(如生产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到产后(如加工、贮运等标准化)的全过程,都要遵循规范,从而形成一套完整而有科学的管理体系。
认证级别
认证:即GAP+认证,认证等同于EUREPGAP。要求规范的所有控制点都要符合要求,二级控制点除果蔬外90%满足要求。三级控制点没作符合性规定。
二级认证:要求规范中所有控制点的95%满足要求,不设定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的低符合百分比。
认证标志
认证 二级认证
实施意义
通过GAP认证,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生产出、安全的农、畜产品,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
通过GAP认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条件。GAP认证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正在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增强国际互信,消除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GAP认证的企业将在欧洲的EUREPGAP网站和/或我国认证机构的网站上公布,因此,GAP认证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和度。
通过GAP认证的产品,可以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增加认证企业和生产者的收入。
通过GAP认证,有利于增强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通过GAP认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农产品出口,填补我国在控制食品工厂生产源头的GAP农作物和畜禽生产领域中GAP的空白,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2003年4月国家认监委提出在我国食品链源头建立“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
2004年,国家认监委组织质检、农业、认证认可行业启动了GAP标准的编写和制定工作。
2005年12月31日发布GB/T 20014《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涵盖大田作物、水果、蔬菜、牛羊、奶牛、猪、家禽等产品,该标准在2008年和2013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1月24日,国家认监委发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国家认监委2006年第4号公告),用于规范认证机构开展作物、水果、蔬菜、肉牛、肉羊、奶牛、猪和家禽生产的良好规范认证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良好农业规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环境、治理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如GAP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经GAP认证的产品,因其和安全性,在市场上销售时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GAP关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农场明确健康安全方针、遵循卫生规范、实施劳动保护和福利等,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GAP关注环境保护,要求生产者遵守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营造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良性生态环境,协调农产品生产和环境的关系,减少污染,保护农村环境,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要求制定农场管理计划,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污染风险;拟订改善农场环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保护动植物;落实垃圾管理计划,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防止空气、土壤和水被有害物质污染等。
促进农产品质量评价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
系统的、科学的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控制体系、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标准的研制和技术评价是同步的,一套标准应用效果如何,可通过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对终产品进行评价。
良好农业规范注重对食品安全的过程控制,可以促进各种检测技术,尤其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技术、主要农产品污染检测技术、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生物毒素、激素等监测与控制技术,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制造技术等尽快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