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是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当今社会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则是更加重视。所以在设计时,要懂得挖掘小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依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传承等,才能做到树一帜。
古镇具特色的就是有历史,而这点主要体现在建筑上,因此,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不能轻易改变原有的历史风貌。整体风貌维持当地特色,设计要懂得因地制宜,用好当地的材料,依托小镇原有的生态环境来建设、完善、丰富,让小镇的未来发展可以走的更远。
历史古城通过更新设计恢复昔日的风采已是不可避免,如何在保护中落实“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脉传承是古城更新设计的灵魂,在古城更新设计中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方特色,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原有城市肌理的延续保护,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城市空间和街区界面的创新设计,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设计面临着如何发掘出其自身城市特色的任务,而城市设计本身其实就可以被看作是个过程,将城市地段中的历史文脉要素融入进城市设计中,就可以创建出一个时间的维度.
外部环境景观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指的是绿地与植物种植配置和布局.硬质景观指地坪、地面铺设、雕塑及小品、景观建筑等设施.硬质景观直接被人们所感受的是来自步行环境,牢固、安全并舒适的步行环境是景观从功能上看基本的要求,为达到此要求就对地坪竖向、铺地、边缘、台地、踏步、坡道、护坡、堤岸、围栏、栏杆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古城景观元素就可以结合硬质景观中的一部分通过创造设计出具有古城韵味的当代环境景观.
“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墙体与
虽然古城的开发需要“经济效益”,而古城的商业模式开发本身是为了赚钱,但经济利益的多少绝不是衡量古城开发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指标,甚至也不应该是重要的指标。相反,是否有效保护了古城的物质载体和各类非物质文化、是否实现了古城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才是衡量古城保护与开发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
一座古城、一个古镇不是静止的景观,而是“活”着的历史,但由商业开发引起的过度人类活动,已成为威胁古城古建安全的祸首。事实上古城的开发,有它需要把握的“度”,要坚持当地文化的主体地位,防止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商业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发生变异的催化剂,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过快发生变异或消失。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应要同步跟进,一方面要有效传承文脉,另一方面要继续谋求发展。既要保护好代表性强的古城区、历史街区和古建筑,以及与之相伴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在保留“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古城开发既要避免对核心区的大拆大建,也要兼顾新旧建设的有机融合,从而终达到新旧统一、古今协调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