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企业的自主创新如果得不到有力的保护,创新产品就容易失去市场竞争力,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也会受到影响。知识产权的作用恰恰是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给予创新者的专有,其对智力成果的占享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为了规范知识产权认证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共和国法》、《共和国商标法》、《共和国著作权法》、《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的规定管理体系认证。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如何去规范化管理,如何达到一个比较有效、合理的、行之有效管理方式呢?之前是没有评价的工具和手段的。
自从2013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之后,对于很多企业思路上面有了一个基本的指导,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也给与了很大的支持。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面到来,企业的竞争环境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产权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预见,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知识产权在企业需要经历创造、获取、管理、运用、保护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有哪些好处?
1、国家战略大力支持
知识产权贯标与国家“”顶层战略配套。双创形势下,工作报告频繁涉及知识产权内容,强调全国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是成长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2、各部门政策支持
自2014年开始各级部门针对知识产权贯标企业量身打造了多项扶持政策,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选等。通过贯标的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将给予支持和加分,如专利运营、专利导航、产品申报等;
3、降低企业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贯标后通过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和各类合同条款,防止商业秘密泄露,规避合同知识产权纠纷,同时明确各岗位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提升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大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4、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贯标后,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无论是对广告宣传还是招投标工程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对于涉外贸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将更受到国外客户重视;
5、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贯标后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知识产权产出量将明显增加,可以通过许可、转让、质押、标准化、联盟等提高企业收益;
6、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企业贯标后知识产权管理将规范化,可在他人之先抢占扩大和巩固销售市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和巩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证书作用:
销售部门参加国内大客户的招标活动提交的证书(没证书,没资格给大客户供货)。
认真落实该证书规范的部门可以预防知产风险,轻松打赢知产诉讼官司。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外部审核流程:
天早上审核员组织高领导人和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半小时会议;
根据审核计划依次通知各部门代表人带上审核资料等待审核员的审查询问;
第二天下班前审核员组织高领导人和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半小时末次会议。
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企业应针对其内部职能部门划分和管理层级划分,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并形成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相应的文件。目标应服务于企业发展总目标,并设置可测量参数。企业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内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层级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是初次认证审核,也就是年的审核,这时候的审核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全条款、全部门、全流程进行审核。初次认证审核的流程主要包括:(1)申请:提交材料、签订合同、缴费等;(2)受理:由认证机构发放受理通知;(3)阶段审核(即文件评审):认证机构提出文审建议,企业进行文件整改;(4)现场审核:准备文件、场地等,由认证机构现场进行全条款审核;(5)审核后续活动:不符合项的整改和验证;(6)发证。
其次是监督审核,也就是第二年及第三年的审核,监督审核比初次审核标准稍有降低,要求有侧重的、抽样的考察,一次监督审核范围可以不覆盖认证范围内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全部活动、过程、部门和区域,但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相加覆盖全部过程、产品、部门和区域。监督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的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如果获证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变更,应审核变更后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并实施有效。监督审核时一般是进行现场审核,程序和方法与初次审核一致,审查范围至少应覆盖:内审和管评,上次不符合采取的措施,投诉的处理,实现目标的有效性,为持续改进而策划的活动进展,持续的运作控制,任何变更,标志的使用和(或)任何其他对认证资格的引用等。
后是再认证审核,也就是下一个三年的审核,此时审核的工作量一般是初次审核工作量的2/3至全部,审核流程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