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住宅楼房屋振动水平分析评价
5.1.1振动变化规律
根据测试数据,统计、计算测试时段内屋面测点P1和室外场地测点P2、
P3的振动大值和均方根值(表5-1~表5-3)。由表可知,在两次测试时间段内:
(1)住宅楼屋面测点振动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轴向(东西向)、短轴向(南北向)、铅垂向;而室外地面测点振动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轴向(东西向)、铅垂向、短轴向(南北向);
(2)室外场地振动沿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楼由下往上传播过程中,水平向(长轴向、短轴向)振动均放大,铅垂向振动变小。
5.1.2房屋水平振动级别
根据统计结果,屋面P1测点的长轴向、短轴向峰值加速度分别为23.7mm/s2和9.81mm/s2,屋面P1测点的长轴向、短轴向峰值速度分别为3.29mm/s和0.51mm/s。小于《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中5度地震时峰值加速度0.22m/s2~0.44m/s2、峰值速度0.02m/s~0.04m/s的范围(注:烈度1~4度时,规范中未明确水平向地震动参数范围),又通过对住宅楼内部分房间进行调查,发现悬挂于墙壁上的长柄汤勺、悬挂于顶棚的水晶灯有轻微摆动,室内多数居民明显感觉到房屋长轴向振动,参考推荐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房屋水平振动强弱程度约相当于烈度3度的小震水平。-商业住宅楼房屋振动水平分析评价
5.1.3房屋竖向振动级别
按照国家《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GB/T50355-2005)的规定,住宅建筑室内的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La)应符合规定限值。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夜间(2012-11-1722:00~2012-11-1806:00)和昼间
(2012-11-1806:00~2012-11-1818:59)住宅楼屋面1/3倍频程中心频率对应的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并与国家规范《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
(GB/T50355-2005)中昼夜间限值进行对比(图5-1)。由图可知,在昼间和夜间测量的屋面测点处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均小于规范中的限值。
5.1.4室外地面竖向振动级别
按照国家《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对房屋室外振动进行评价,采用单值计权评价值(铅垂向Z振级,VLz)作为评价指标。商业住宅楼房屋振动水平分析评价,根据实测振动数据计算出室外南侧场地P3测点夜间(2012-11-1722:00~2012-11-1806:00)和昼间(2012-11-1806:00~2012-11-1818:59)的人体Z计权振级分别为45.63dB和49.69dB,均小于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有关“居民、文教区的铅垂向振级昼间标准值为70dB,夜间标准值为67dB”的规定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