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古建筑设计以古代建筑风格特征为基础,在充分保留建筑特色和佛教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以现代建筑技术恢复古代建筑的魅力。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准确把握寺庙的建筑风格,做好总体布局规划,优化单一建筑设计,充分遵循古代建筑设计原则,创造新时代的寺庙古董建筑。
寺庙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还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寺庙一直是文化、宗教和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不仅在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上特色,更在宗教、教化、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脊刹,除了两端的吻,前后立面也有装饰,比较复杂,比如雕刻二龙戏珠,双龙合脊,两侧装饰花草。寺庙正脊中间上方的装饰被称为宝顶和脊刹。如洪洞广胜寺上寺毗卢殿正脊刹中间青狮驼宝瓶,两侧白象驼宝瓶;芮城一古建筑正脊脊刹中间有三层楼阁,两侧有青狮和白象驼宝瓶。狮子表示威武,宝瓶代表平安。有的宝瓶插金属戟,代表平升三级,实际起到固定脊刹、避雷的作用。
藻井,当我们参观太和殿、祈年殿等地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殿的正上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凹面,上面有各种图案、雕刻和彩画。伞盖形,由细斗拱支撑。这种装饰被称为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由于地势原因,寺院的山门(天王殿)与寺院主体分开建设,山门(天王殿)建在原古寺大门处,并依据地形略作移动.大雄宝殿之后的建筑因山形原因左右不能完全对称,在中轴线上也与前端中轴线分开,游廊成曲折势布置,更好的顺应了地势,在景观上也达到了因地造景的效果。
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全部采用清代形式南派风格,采用红色墙面和灰色屋面,运用传统的对称式布局,讲究建筑之间高低错落的关系。建筑以重檐为主,屋面形式多样,有歇山、悬山、十字歇山等,融合了古建筑精华。各建筑单体之间以廊相连,整个建筑连成一体,同时在建筑的层数、地势上变化,以达到建筑群体在外观上的起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