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食品农产品认证处处长王茂华说,通过开展产品认证示范创建,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有机发展规划,并出台了配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县市牵头,由质检、农业、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有机产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
王茂华还表示,在示范创建区内普遍建立了产品认证监管联动机制,形成了环保、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的部门联动产品“大质量”工作格局,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有机农产品环境、产地、生产、加工、认证、销售常态化监管。
截至目前,我国有机生产面积已达272.2万公顷,产品认证证书1万多张,产品生产和加工获证企业6000多家,产品总产值达800多亿元,产品销售额为200~300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第4大产品生产消费国。
二、实地调研,打牢基础。近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猕猴桃、黄金茶等2家拟申报认证种植基地的地理环境、种植情况、申报准备情况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摸清申报基地情况,为壮大我县有机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产品认证企业的基地严格按照新《产品标准》执行,加强内部监管和控制,杜绝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县质监局要切实发挥创家产品认证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切实牵头做好创建申报工作,围绕县委、县建成“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示范县”三大目标,发挥质监工作职能。
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发展基础
结合xx实际,确定有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种植方面,以xx苹果和蓝莓为主;养殖方面,以肉牛和深沟鸡为主;鼓励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和生猪、黑山羊等产业。
找准困难问题,出招破题前行
随着创建工作全面推开,新困难和新问题不断出现,主要表现为:群众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发展有机农业的生产成本较高;科技力量不足,服务跟不上,技术推广率低;融资难、融资贵;带动有机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为此,该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有机企业的合作,加大对产品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生产个体户的培训力度,积极引进有机种植、养殖、加工等复合人才,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多层次、大规模的有机人才队伍,支撑有机农业创建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有机示范基地周边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投入品的准入和资质审核,建立生产档案,严格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机投入品的使用、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情况,切实保障产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符合产品国家标准要求,确保有机农产品质量。
按照《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依法对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假冒、伪造产品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为发展有机产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有机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项目资金、贴息贷款等支持,在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农业项目上扶持有机农业,为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加快有机产业链建设,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积极引进有机饲料、有机肥、生物农(兽)药等生产企业,引导养殖企业自主种植有机饲料,支持企业对有机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包装,开发xx系列特色有机农产品,努力形成种、养、加、销、游产业链条,农、工、科、贸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有机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为何创建有机示范县
为推动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推动有机食品发展,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自2003年组织开展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工作,在农业面源污染源头防控、土壤质量改善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环境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于2017、2018、2019年分别组织开展了、二、三批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试点县域通过积极示范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引导规模化产品基地建设,促进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产品供给,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绿色发展。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有机示范县试点”)为抓手,在县域范围内可为进一步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引导有机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发展,以及以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