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权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把项目区农业用水管理权明确到西贴渠用水者协会(魏渠从西贴渠引水),引水权确定到干支渠;按照自治区宁农水费发《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004]1号及自治区宁价商发《关于自流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改革与水费计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4]79号文件精神,在项目区全面实行“一票制”和“一费制”的水价制度,将现行的干渠水价、征工折款和支渠维管费进行“三费合一”,开展“量水到斗口”,实行水量核算,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估算总投资202.83万元,其中: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投资166.92万元,其它费用 (勘测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材差)17.47万元,基本预备费18.44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资金50%,共计101.41万元,申请**财政及群众自筹资金50%,共计101.42万元。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采取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采取资金报帐制,专款,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采取项目公示制,在项目建设前,召开公示大会或以标志牌的形式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项目建成运行后,公示项目运行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区降雨年均值变化在170—200mm之间,年内降水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连续大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农业用水主要以河水为主,从干渠唐徕渠引水到支干渠西贴渠再到该渠道,兼有少量的农用深井作为春季的用水补充。
该区域田间水利设施配套工程率18.6%,田间水利设施大部分是七十年代末搞农田建设时修建的,由于当初建设标准不高,渠道硬化率低,配套工程少,经过二十多年运行,老化严重,渗漏严重,给用水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重建轻管”,灌溉水利用率低。
2004年,大力推行畦田建设,魏渠灌区田间全部采取畦田整治,按照畦田建设标准,将大面积田块划小,平均每块面积0.5亩左右,但田面平整度不高,田间灌水仍存在着大水漫灌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石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牛首山东麓臭泉沟、磨石沟一带,岩性为奥陶系灰岩,致密坚硬结构较完整,表层风化度1.5米,主要物理指标:容重2.75g/cm3,饱和抗压强度75kPa,软化系数0.85,料场厚层~巨厚层占80%,计算可开采量大于50万m3,料场距项目区43.61km,有大车道可达料场,运输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