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细一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的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木牌楼。这类牌楼数多,基础以下(地下部分)用柏木桩(现代用水泥浇铸),称地丁。基础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夹杆石"包住,外面再束以铁箍。如果是不出头式,则柱子的以"灯笼榫"直达檐楼的正心行(檩)鰕,与檐楼斗拱连接,上下一气。所以柱上不另有坐斗,拱翘等都插入榫内。街巷木牌楼顶部出檐甚短,做成悬山或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也叫毗卢帽)以防风雨侵木柱。楼顶所用之瓦,亦因其作用和地点不同而相异。内廷各坊之顶用各色琉璃瓦,街巷诸坊多用黑色布瓦。
点缀风景,引人入胜 在风景区或古迹群内,尽管牌楼是陪体建筑,但是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游人去十三陵,经过了长途跋涉,每当望见石牌坊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十三陵到啦!"西山八大处宝珠洞山腰的"欢喜地"牌楼,点缀在青山翠丛之中,堪称万绿丛中一点红。游人遥望便觉得心旷神怡,欲临绝顶之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