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在欧美兴起,逐步在国内发展,并得到国家政策的推广,它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业主自身的工作重心则放在自己核心业务方面,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仅关注供应商能在规定的时间(工期),在规定的技术标准(质量)、限定的预算内完成工程项目,从而为自身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本文针对EPC模式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实际经验,对EPC模式在工程建设中的优势进行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其前期准备环节的管理属于范畴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环节主要涵盖了三大方面的内容:①在提出项目过程中,需对当地的社会现状加以考虑,同时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等,然后结合社会效益,初步提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②针对工程项目的可行行进行研究,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评估,综合考虑是否可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将安全生产贯彻整个工程,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护具就直接进入到施工现场;没有对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垃圾进行清理,没有做到全面安全防护,施工现场没有明确警示牌,也没有设立安全护栏;警示牌不够明显,相关施工人员并没有重视,没有将安全警示标志放置在施工现场的所有位置;施工现场所设立的电箱没有保护装置,位置不合理,线路杂乱等等。还有就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缩短施工时间,要求施工人员不间断的进行工作,不但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不能施工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