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程是为了延续文物的历史信息和它的价值,修缮的目的是防止新的破坏和修缮既有的损害。作为具有文物维修资质的单位,在维修文物建筑时,怎么样才能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是我们在坐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修缮围绕文物价值来的,而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在我们修缮的时候,也许操作者认为它是没有价值的,但实际上它可能非常有价值。在修缮的时候尽可能地保护文物的价值,这就需要控制操作者的表现欲,要尽可能地遵循文物建筑本身。我们虽然是资质单位,修缮文物建筑时怀有敬畏之心。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南方建筑的地方特征特别明显,比如这几种梁架体现了浙江不同地区的构架多样性,整个南方的木构架更是千差万别,我们资质单位在南方各地承接项目时,遵循原构造、原工艺、原做法。比如这张照片中的海神庙,建于雍正年间,木梁架体现了清官式建筑特征,外观则结合了地域特征。南方比较多见的是明代以后建筑,建筑中较多存在侧角、升起等做法。屋面坡度比清官式建筑平缓,更接近宋营造法式坡度。
因为雨水影响,屋面椽的更换非常频繁,经过多年维修,南方木构建筑中,同一屋面会出现多种椽子做法,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修缮过程中针对性地研究甄别,妥善解决。瓦的材料,也存在地域差异,有密实度高的,有密实度低的,与当地的土质有关,而当地的屋面做法往往与瓦的密实度相匹配,在选瓦时不应随意变更。
文物建筑修缮相关原则有:真实性原则,可识别性的原则,可逆性的原则,可读性的原则,小干预原则缜密性的原则,全面保护原则,大限度保护建筑原存部位的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坚持“四个保存”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等原则。修缮方案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部位,按设计方案和意见遵循相应修缮原则。
文物建筑修缮施工是保护部位的保护和修缮施工,如:外立面修缮、室内保护部位修缮、屋面修缮、原有结构修缮或加固等。对于外滩建筑群等一些合理利用的文物建筑,要保护、恢复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建筑特色,在使用功能上将空调、消防、监控、网络等现代化的设备、系统有机的融入到文物建筑中,从而实现建筑风貌与现代功能,保护修缮与合理利用的协调统一。
保护和利用好近代文物建筑,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这些文物建筑的结构和原有饰面日益残破,其载有的历史信息逐渐消逝。而每一幢文物建筑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特的个性,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修缮方案对整个建筑的保护、修缮、合理利用起关键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