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ISO 50001认证的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照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及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且正常运行至少六个月以上;得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织遵守有关主管部门对能源管理方面要求的信息(适用时);织承诺获得认证后发生与能源有关的重大事故将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财政部等十二部委联合下发的《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万家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源管理体系。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2012年,已经将电子电器行业列入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能源供给共有5个业务范围,包括煤炭,油、气,电力,热力,以及其他(地热、分布式能源、余热)等。能源需求共有10个业务范围,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纺织,造纸,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其它。
ISO 50001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必要的体系和过程,使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包括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该标准规定了系统化、数据驱动和基于事实的过程的要求,致力于持续改进能源绩效。该标准以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持续改进框架为基础,并要求将能源管理融入到现有的组织实践中。组织通过了解组织环境,考虑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能源评审,识别主要能源使用(SEU),建立能源绩效参数(EnPI)、能源基准(EnB)、目标和能源指标,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从而实现能源绩效的改进。
ISO 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并邀请ISO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如果DIS投票通过,修订的文件将会成为终的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个ISO成员国运行。FDIS投票通过后,ISO 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公布。
能源管理 体系的边界和范围确定
能源管理 体系的边界和范围是 用能单位 建立 能源管理 体系的前提, 用能单位建立 能源管理体系要确定 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边界是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注: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 GB/T 23331-2012 《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范围:ISO50001适用于任何类型及规模的机构,并不受其所属的地域、文化或社会现状所限。跟ISO9001、ISO14001和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一样,机构可以自行调整其应用ISO50001体系的复杂程度、所需文件和所需资源的多寡,以配合机构本身的需要。因此不论是公营或私营,抑或任何规模的机构均可应用。由于ISO50001的结构,是建基于近年所有ISO管理体系标准均采纳的「管理体系共通结构」,因此与ISO9001及ISO14001等管理体系拥有高度相容性,可以整合一起运行。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提升整体能源绩效、气候变化、能源大量消耗及燃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日深,引起了促进能源效益及审慎使用能源的需求。新的国际能源管理标准--ISO 50001,明确说明了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EnMS)的要求,从而提升整体的能源绩效,包括能源效益丶使用及消耗等方面。透过这个有效及可靠的能源管理体系,机构可改善其能源效益丶审查能源绩效丶节省能源成本及帮助减少碳排放。
能源管理体系是依据GB/T23331-2012/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实施系统化跟踪、分析和优化企业用能环节,为企业能源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对能源管理、用能全过程的控制和整体能源绩效的持续改进。